图34靠战争发财的美国公司:哈里伯顿
引用一句中国的俗话: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所有的战争,从古到今,都是有利润目的的商业活动。如果无利可图的话,作为敛财高手的美国国会里的那一帮议员,怎么会轻易举手赞成呢。所以当美军杀进巴格达时,立即占领的是伊拉克石油部,而放任价值连城的巴格达博物馆文物被世界各地的妙手空空们又拿又偷。
由于美国在联合国对伊拉克战争的推销失败,虽然没有一个美国人相信萨达姆有核计划,但美军还是不得不派出大规模的小分队,装模作样到处去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甚至连《纽约时报》的著名女记者朱迪思?米勒(Judith Miller)都在她的战地报道中“暗示”美军已经发现了证据。米勒在伊拉克关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报道,后被人质疑成美国主流媒体配合美国政府工作的主要证据。
其实美国人并不在乎这些入侵伊拉克借口,对他们来说,快速打完仗,不要在报纸上天天读到死人的负面消息就够了,而这正是美国新保守派失策和无能的地方。无知即无畏,新保守派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过低估计了伊拉克人的能力。本来,美国应该在推翻萨达姆政权之后,由中情局栽赃,再让美国收买的伊拉克前高官做伪证,就可以“证实”伊拉克确实有未成熟的核计划,让国际社会不得不接受美国事实上已经占领了伊拉克,从而不再在出兵理由的是非问题上继续争论和纠缠下去。之后,美国再通过游说中国等安理会成员国让联合国授权管理伊拉克事务,就已经达到目的了。美国国际政治学界的一些人,对于中国当时同意联合国授权美国在伊拉克战争后管理伊拉克事务一事,居然从当时的感激变成怨恨。他们的理由是指责中国“明明知道美国会陷入后来的泥坑,却不去阻止美国跳进去”。这种颠倒黑白,说变脸就变脸的伎俩,与美国经济学界和政策界在2009年年初冒出来指责“中国故意借钱给美国,造成美国金融危机”的说法,真是有异曲同工之效。——作者补注
但是新保守派却傻乎乎地作茧自缚,把本来不在其战争借口中的“建立民主自由的伊拉克”作为了占领伊拉克的主要目标。而在伊拉克石油分配上,又跟美国的大石油公司抬杠。因为有过俄罗斯的经验,这些石油公司反对对伊拉克石油私有化,认为还不如通过一个傀儡的伊拉克政府更容易办事。而理想主义和意识形态浓厚,死抱“私有市场万能”的新保守派则坚持主张将伊拉克石油私有化,这一纷争也影响了占领早期的石油政策。参见BBC在2005年3月的报道《美国在伊拉克的石油秘密计划》,该节目中记录了新保守派和美国石油公司之间的分歧和斗争。
新保守派的另一个失误就是在管理策略上,没有采用分而治之的方法,而是试图在伊拉克的各个宗教和地方派别中去“分清敌我”。如果美军采取挑拨离间和画地为牢的方法,就不需要把有限的军力资源用于对自己利益无关的平乱行动,而可以集中兵力抢占石油资源,保护美国石油公司的员工安全,快速地把伊拉克的石油开出来,抢出去。
美国的政策恰恰相反。美军不断地去逊尼派地区搞“清剿”,又将伊拉克军队解散,把萨达姆的复兴社会党官员从各级政府部门清洗出去,从而把自己变成了为什叶派抢权夺利的一个工具。这一方面引起了周边的逊尼派阿拉伯国家如沙特和埃及的不满,开始对逊尼派反美武装提供人员、资金和武器的支持;而另一方面得益的什叶派对美国却并不感激,而是在伊朗的支持下,迅速崛起,为未来美国可能发动针对伊朗的战争,建立起一个缓冲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