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我再把在国内,尤其是在重庆市内有纸面媒体广告投放的品牌分为X类,现在暂时没有投放纸面,但是在户外、电视、电台等媒体上投放的作为Y类。
X类品牌以抢夺其他媒体份额为目的,由代理公司的业务经理猛攻猛打,点明主题“我想做你家广告”,而我作为记者经常以各种借口找品牌联系采访、拍摄、人物专访,与客户成为朋友。这种一手硬一手软,居然在试行两个月之后有一两家被我们打破了坚冰,尝试做点软文广告或者嵌入式广告,逐渐过渡到策划活动类广告和平面硬广告;Y类则以开拓纸面媒体的新份额强食“头啖汤”为目的,尝试让客户相信纸面媒体有其他媒体达不到的效果,譬如读者群体稳定性、依赖性等。
我也主动在工作中不断地和五六个家品牌的重庆地区老总联络,时而发个短信提醒一下节庆假日或者竞争对手的动态,而他们也把我当成可信赖的信息渠道,常常在发布会现场客气地问问我对新店新品有何感想。开始我知道他们是客套话,对谁都这么问,但我不仅要说大多数人说的好话,时而还要说点新店新品在硬件软件上的不足,让他们认为我是一个认真务实不虚伪的人,而且在男装的设计、销售、渠道建设等方面有独到见解。他们不但不会生气,还会相当看重这种意见,飞速改善。
要达到这个效果,我可没少花功夫,从王受之的《世界服装简史》到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从各种奢侈品广告密布的杂志到凡是有“奢侈”、“男装”、“大牌”字样的书籍网站,我统统一阵搜罗,每个月花在书和杂志上面起码就一两百块钱,最夸张的是我还抽空去西南大学的服装设计系旁听了两节我初中同学王菁菁主修的服装设计研究生课程——呵呵,其实就是为了看看她,顺便偷师学艺呗!她居然还说我想抢她饭碗……
等我回过神来的时候,张总已经把海涛暴风骤雨般地批评了一顿了。
“不要以为特刊就是一锅大杂烩,什么选题都往里倒就叫特刊了呀?!我们圣诞节的教训才几天,又搞忘了?!刚才万勇的话说得有道理,不要看选题有个三四个五六个就叫选题了!一会儿设计师,一会儿婚纱趋势,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可操作性强不强?是不是炒以前的冷饭?主要诉求在哪里?串这些的主线在哪里?你们到底想表达什么主题?成功体现了我们报纸的特色没有?请问,请问你们理解特刊的意义没有?!一个个选题看起辉煌灿烂,实际上也……实际上,就跟那部‘满眼都是白馒头’是一样的道理!!!你们专刊真的该好好反省反省工作态度了!”我还从来没有看到过哪个报社领导发这么大火。
要说起来吧,我们这几个选题放平时也没什么大碍,偏偏海涛倒霉,遇到老总听了一圈选题,没有几个重要选题满意,就他最后一个做了替死鬼!而且话还说得这么难听,什么白馒头黑馒头,也太恶俗的比喻了吧?!
李懋脸都绿了,我了解她,她肯定是想跳出来争辩几句,但后来看老总的语速越来越快,根本不容插嘴,谁上灭谁的样子连她也忍了。
海涛嘴还动了几下想说点什么,后来一看老总急了,就再也不敢多说,满脸憋得通红,低头狠狠地盯着脚尖看。
会议室里一阵难堪的沉默,尤其是我们部门的人,仿佛成为历史的罪人被万众的眼光秒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