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突然投入宁静河面的坚硬石块,溅起了巨大的水花,但没过多久,又了无声息地沉入了河底。
【1】
很少人知晓,苏珮在小学二年级以前,一直生活在一个偏僻的小镇。
那时的她,眼里的世界就只得一片山。自出生起她就活在这样一个方寸之地,不知有汉,更无论魏晋。
很久以后,当她被人接到城市里继续读书后,学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就觉得那一句用来形容自己很贴切,而那一段小镇生活,亦快乐无忧得有如不曾存在过。
因为地图上找不到,她无论去问谁,身边的人都说没听过。甚至她的父亲——苏鹏,也叫她忘了,其实根本没有那么一个地方。
小镇名为玉碗,除了地形很像一只碗以外,更相传出了一位状元,衣锦还乡后带回一只玉碗,祭祖。当时的镇长特地为此集资修建了一座祠堂,并将镇名改为“玉碗”。而如今祠堂还在,传说中供奉的玉碗却早就不知所踪了。
这是每个小镇居民都熟知的典故,苏珮亦然。她清楚得记得,自己小时候是怎么伙同小伙伴,骗过看门的周家阿婆,然后偷偷溜进去,与大家在里面玩捉迷藏。
祠堂是玉碗镇最老最大的建筑,很受重视,每年都特地花钱找人修葺了的。
堂里供奉着先祖的灵位,香火不断,每日都更换新鲜的水果。
她和那些小脏猫就在落满香灰的案台下钻来钻去,有时还不知死活地偷几个供品吃吃。
这些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为何要叫她忘了?
她最初的童年时光就是在那里度过的。她和母亲两人,住在一间独门小院里。院子里种了喇叭花,还养了两只老母鸡,每天都会下蛋,于是她日日都有新鲜的白煮蛋或者蛋花汤吃。同人上山去挖野菜,或是生火烤红薯。赶水牛去小溪喝水,在河里摸虾。自己做稻草人,兴致勃勃满头大汗地插在田埂上。
每月赶一次集,母亲会买她喜欢的糖葫芦给她吃。很贵,据说老板去过一个名叫北京的地方,回来就开了这样一个店子。
隔壁大镇的戏班要出高价才请得过来,很难得,于是无论多远她都会与小朋友结伴去看。不爱看文戏,只爱看武戏。爱看人在台子上耍大刀翻跟斗。小孩子嘛,都这样,爱热闹爱把式。
镇里的大人们都认得她,因为她是这镇上唯一一所学校唯一的老师的孩子。那是她甚至不叫苏珮,而叫念念。念念不忘的念念。
她最喜欢从家到小学校的那一段路,因为路上碰见的每一个人都会对她笑,会亲热地同她打招呼,或者叫她代问母亲好。
在学校里也很风光,那些小萝卜头因为她是老师的女儿,从来都只敢讨好不敢欺负,她就是孩子王。
常常玩得像个小疯子,漫山遍野地跑。每到吃饭时间,母亲就扯开嗓子喊,唤她回家。她也不听,“咯咯”的笑声被风吹起,可以传得很远很远。
夏天天热,大家都习惯睡在院子里。铺一张大大的凉席,点一盏蚊香。母亲摇一把蒲扇,唱儿歌哄她睡觉。
那歌怎么唱来着?
“去年我回来,你们刚穿新棉袍。
今年我来看你们,你们变胖又变高。
你们可曾记得,池里荷花变莲蓬。
花少不愁没颜色,我把树叶都染红。
今晨的梦里,树上猴子穿新衣。
鼓号吹奏的章鱼,路过森林下着雨。
滴哩哒啦哩哒哒哩,桃花变成了狐狸。
迷路的乐队在哭泣,人生也许是个谜。
花少不愁没颜色,我把树叶都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