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四川 第二十章(3)

赵庚弟的心提到嗓子眼,等待皇上呵斥。

雍正却端起茶碗喝茶。

皇上没有呵斥,赵庚弟提起的心落下,肚子里的话却如鲠在喉,斗胆道:“皇上,其实,农商兼顾包括海外贸易都是有利于民的。以我们四川路孔寨产的丝绸、夏布来说吧,不仅本省人外省人喜爱,还被辗转销往了海外的日本和朝鲜,赚回了不少的银钱,老百姓的腰包鼓胀起来。”

雍正来了兴趣:“嗯,你那文章里讲了。朕知道,四川的丝绸发源很早,荣昌的夏布甚好,是宫里的贡品呢。”盯赵庚弟,“朕呢,就希望四川繁荣,希望川民致富。”

赵庚弟就说了移民母亲宁徙在川置业致富的事,进一步建言:“皇上,民为水,官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农商兼顾有利于民,朝廷就该支持、引导,民富则国强。”

雍正听着,不置可否,喝了口茶,转了话题:“朕问你,你对朕的‘改土归流’有何看法?”

皇上没有回应亦未指责,赵庚弟想,皇上也许会考虑他的建言。对于皇上新提这问题,他紧张也镇定,他是清楚这事的。皇上制定的“改土归流”政策,眼下只是在四川等西南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那一段时间里,他心情不佳,弟弟常光圣的轿行有笔运货去川东酉阳县的生意,怂恿他去帮忙,去看看那里的“桃花源”。他就跟了去。偏远的酉阳小城斜躺在大山的怀抱里,酉水河绕城流淌,城北有个“大酉洞”,洞中仿佛若有光,阴河流淌,飞泉下泄。手擎火把的他兴奋起来,看见洞内石壁上有“太石藏书”四个字,还有无名氏绝句一首:“洞前流水渺漫漫,洞里桃花渐渐残。曼倩不来渔父去,道人闲倚石栏干。”快步前行,光线渐强,扑来霞蔚。走着,眼前豁然开朗,洞外别有洞天。罩满眼目的绝壁下,可见茅舍、桃树、松柏、小溪和耕田的农人,果如陶渊明所记之世外盛景。挨他走的光圣弟道:“大哥,酉阳乃‘九溪十八洞’的土家山寨,一直与世隔绝。前年,也就是雍正十三年,实行了‘改土归流’,这才取消了‘汉不入境,蛮不出洞’的禁令,这里的人才过起了自给自足的世外桃源生活。我们也才能够来这里做生意。”“这样啊!”他更有兴趣,跟了常光圣在小城内外转悠,获益匪浅。

赵庚弟这么想时,拱手道:“我皇制定的‘改土归流’国策,废除了土司制,减少了叛乱,强化了朝廷对边远地区的管理,是有利于四川等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说了去酉阳的见闻,“皇上,我大清国民族众多,国家统一是大事中的大事,这是有利于大国一统的。我皇圣明,在废除土司世袭制时,对自动交印的土司给予了重赏和世职,对极力抗拒者才加以惩处。”养父对他叮嘱过,见到京官或是皇上,要说顺耳之言。

雍正来了精神:“你去过边远的四川酉阳县啊,朕相信你说的话,你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呢。可是,至今还有少数土司不甘失败,时刻图谋复辟,朕是绝对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的。”

赵庚弟听着,犹豫道:“皇上,我还遇见官兵抢掠土家民众钱财之事,有的官员骤增赋税、乱派徭役、贪赃勒索,土家百姓怨声载道。皇上,这些官员的所作所为违反了大清的王法,也给了那些不甘失败的土司以复辟的借口。”

雍正面露不快。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