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诩,我的夫君,他统御天下十三年,却仍是一个十九岁的年轻皇帝,他有一副苍白的面孔和英挺的身材。我入宫的时候,他告诉我,根据《周礼》记载,天子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妃、八十一御妻。孝文帝改定内官,设左右昭仪、三夫人、九嫔、世妃和御女等,嫔分上下,淑妃、淑媛和淑仪为上三嫔,位比三公,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和充华为下三嫔,位比六卿。我为元诩之嫔,处于第四级,比起那些啃树皮求生的流民,我已经十分知足。
当我这样向元诩说的时候,他却误解了我的意思,立即拧起眉头。过了很久,他突然向我保证:“这有什么难的,只要那件事做成了,就封你为淑妃。”
天呢,他近来常来来陪我,竟是为了那件事?我刚入宫时,元诩为我神魂颠倒,可我却没有一丝笑容,更没有心情去博取他的欢心,我不能,也做不到,刚刚脱离贺六浑的怀抱,就靠在另一个男人的胸膛,我轻轻将他推开。元诩不知道这一切,我和贺六浑在金山银水的故事,他肯定认为,我既然她的嫔妃,他就理所当然的宠幸我,哪怕我左躲右闪,我泪水盈眶,他都以为是情窦未开的女孩子的正常反应。
元诩对我还算温存,只是没有太大的耐心,我既然不给他好的脸色,也不陪他唱歌饮酒作乐,宫中自然有其他的嫔妃愿意千方百计博取他的欢心。于是,在最初的宠爱之后,他离开了我。可是,最近一个月,元诩忽然改变态度,几乎天天向我这里跑。我喜欢声乐,他便陪我听遍宫中所有乐曲,看完所有舞蹈。
终于有一天,我终于知道元诩改变的原因,因为他想让我写一封信给我的父亲,我却劝他打消这个主意:“皇帝,太后是你的亲生之母,绝不会做出那样的事情,你放心吧。”
元诩误解了我,以为我推脱,立即许愿:“如果你还不满意,事成之后,我封你为皇后。”
我目光跃动,直视元诩重复我刚才说过的话:“陛下,你误会了,我只是不相信太后能够做出那样的事情。”
“哼,我亲眼所见,还能有错。”元诩提起自己的生母,眼中竟冒出怒火:“她身为皇太后,不守妇道,竟将中书舍人郑俨和徐纥引入后宫,轮流侍寝。”
雄才大略的孝文帝元宏病死后,次子元恪继位。皇后不曾生育,元恪便立充华嫔所生的儿子元诩为太子。按照祖制,凡为皇帝生下太子的嫔妃一律处死,以免以皇太后的身份干预朝政,因此后宫的嫔妃只求生公主,而不愿生太子,甚至宁肯终生不育。先帝为感谢胡充华,下令革除杀太子生母的旧制,并且封胡充华为贵嫔。先帝病逝,元诩即位,年仅六岁,尊生母胡贵嫔为皇太后,以元诩年幼为由,胡太后临朝听政。胡太后聪明机智,喜爱读书写作,善射,射箭能射中针孔。朝廷一切政务都亲手批阅处理,她执政不久,她便开始恣意放纵,大肆挥霍,政事松驰,终于激起六镇叛乱。入朝官员,无人敢禀报实情,都异口同声劝慰:那仅是小股盗贼,无需圣虑。对于胡太后的秽乱后宫的事情,我也有所耳闻,我相信真有其事,我不相信的是另外一件事:“陛下,太后或许私事不检,却绝不会谋害自己亲生之子。”
胡太后生下元诩,先帝元恪知道深宫禁忌,担心儿子有事,另择良善之人妥善照看,禁止生母探访。胡太后不能亲自养育元诩。可能是这个原因,母子的关系并不和睦,不过我仍不相信母亲能够谋害其亲生之子。
元诩靠在我的肩膀,面色血红,他平日面色苍白,即便饮酒过量,也不改其色,今天与往日十分不同。他似乎急于得到我的亲笔书信,连忙解释:“胡氏已经动手了,支持我的大臣不是不是赐死,就是罢官,我不能坐以待毙。”
“哦,是吗?”也许我深居宫中,不了解宫廷斗争内情,元诩竟然称呼生母为胡氏,显见双方已经水火不容。元诩在朝中势力被母亲连根拔起,唯一可以依靠只有身为肆州刺史,手握重兵的父亲,便天天到我这里来,让我写信给我父亲出兵洛阳:“可是,如果调遣我爹爹入京勤王,会不会彻底把事情做绝,失去挽回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