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奉生活

中国人生活在这一片适宜的土地上,发达的感性对生命有了一系列亲切的生发,这一生发构成了对生命的热爱与流布的执着。中国人从生命的生发与直观之中感受到了人本身的亲切、生动、有趣与快乐,由此他们对于生命、生存、生生与生生生都有一种厚重的感受。

所谓“生生生”指的是天,即生存这一个生命系统的环境。所谓“生生”,即生存生命的系统,如地球这一个自然环境。所谓“生”,即人之生育、生存、生活、生命。

生活在这样一个中正、适宜、阴阳之际的土地上,生命成为一种非常自然适意的存在。在这里的人们心里既没有对以往的亏欠,需要赎罪,也没有对未来的贪婪,需要来生。这一片土地上是恰当而正常的。在这里天、人关系,地、人关系也相对和合、应当。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记载中,中国人的生存没有危机,因此也没有危机感。中国有句俗语“天无绝人之路”,这种说法在全世界是比较少见的,可以从中见出中国人对环境和生、活的自信。如百姓们日常所说“饭总是要给我吃的”,这种语气说明了中国人生存在一个容易生活的地方。

“生”因此有条件成为中国文化的基本追求,生命成为中国人最基本的敬重。成为一个人是中国人内心最为骄傲的,中国人骂人的话言词中有一句话就是“畜生”,这句话里包含着对成为人的骄傲(当然这也是相对于动物而言)。在中国人看来,来生想成为什么,现世想成为什么,以往是什么都可能只有一种倾向,那就是成为人,成为人的生命状态,这是中国人内心所最喜欢的。

中国人知道天的本性是生,地球的本性也是生,人的本性更是生。人的生命是“生”的存在与状态,易,呈现了生的状态。老子将“生生生”讲明白了,在《道德经》里将“生生生”的生发与保持讲得清清楚楚,“道”讲了许多,根本就是一个意思,那就是“生生生”,即生出与保持生长、生存生命的系统。

而中国的孔子讲的是“生生”,即讲了生命生存、生、活之理,他讲的更多的是人生。因为人生,他写了论语,讲了“仁”。“仁”的基本意思就是能够生。一颗种子撒下去能够生出生命即为仁,生不出生命,即为不仁。所以中国人生活在这个时空之中,对于上苍与自然所赋予的人类的生命这一现象充满着真诚的感激和尊重,所以他们祭天以感谢上苍的生生生的这样一种本性与能力;所以他们祭地以感谢地球自然环境的生生的这样一种本性及其能力;所以他们祭祖以感谢父母的这样一种生的本性及能力。这种祭拜天、地及父母,这种感恩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就是极其认真的,由衷而发的。中国人真诚感谢的就是天地与父母,所以他们结婚时一拜天地,二拜父母。这种感恩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是认真的、是由衷的、是持续的。

我们看到因为生而有了《道德经》,有了《易经》,有了《论语》。中国文化的三本巨著都是源于一个“生”,我们知道这三本书事实上是中国文化的原点,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的阐述,是中国文化精神的确切表述。当然,它们生于“生”,因对“生”的热切而思想,而形成。

中国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一年四季中国人的生活动静有常、劳逸有致。春夏秋冬有春播、夏管、秋收、冬藏的节律,与天地因应。生、活确实让中国人喜欢,他们感受自然的生机,感受生命的愉悦。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始终保持着对于吃、穿、住的认真与喜欢,对于节庆、诗词、戏曲的热爱与娱乐。中国人一是生,二是活,三是受(享受)。这种于天地之中,生机盎然,生生不息的生存状态的确让中国人享受了数千年。即使再平常的生、活,中国人讲起来也津津乐道,哪怕是今天吃了一份时鲜的蔬菜,中国人觉着也有滋有味。这种生活的适意与愉悦是如此的充分、如此的舒展,这是其他族群所少见的。

中国人之于“生”是认真的,对于生儿育女充满了一种本质的、朴素的热爱。中华民族人口体量达到这样一个水平根本上在于中国人对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对于生育的认真、执著与严肃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性被充分尊重,中国人愿意生,愿意养,愿意健康,愿意长寿,生育、生成、生活、生态、生命。生生是这个民族的文化精神。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