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阴谋的国家,或者说,是深谋远虑的国家。
宣王的小弟弟名叫姬友,英武聪明,吃苦耐劳。没办法,他是厉王在野猪林生的,从小在野猪林长大,想不吃苦耐劳也不行。
宣王时代,姬友担任司徒,也就是国土资源部部长,掌管国家土地,地位仅次于三公六卿。
宣王将姬友封在郑,侯爵。那时的郑不在今天的河南郑州一带,而在陕西,紧挨着西戎,地盘不大。
到了幽王时代,西戎逐渐强大,幽王又不务正业,情况有些危险。尽管是高干,姬友还是很担心,因为他看到周朝必将走向衰落。这个时候,他知道要为自己找寻退路了。什么是英雄?知进退,识荣辱。
他在私下找到了太史伯阳父,周朝最聪明的人。几杯小酒落肚,话进正题。
“国家多故,余惧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国语》里这样记载,换成今天的话,就是“国家乱套了,我怕连累自己,到哪里再去弄块地儿才能保住命啊?”。
多么直截了当,多么聪明。实在救不了国家,就先救自己。
可是,周朝的地盘都已经分得差不多了,怎么办?这就是为什么姬友要请教伯阳父了。
“兄弟,既然你问起来,我就告诉你吧。” 伯阳父也早就看出来这个国家要完蛋,也看出来姬友不是个寻常人物,因此毫不保留地向姬友传授经验。
伯阳父全面地分析国家的情况,简洁地说,西面有西戎鬼子,来去如风的,很难缠;南面是南蛮楚国,干不过;北面是晋国,那不仅干不过,而且爵位高辈分高惹不起;东面呢,齐国鲁国都是大国,也惹不起。只有中部有两个国家,一个叫东虢,一个叫郐,两个国家爵位低,一个是子爵一个是男爵,两个国家的君主又都很黄很暴力,百姓都不喜欢他们。我看,想办法在那一带弄块地,然后找机会办了他们,不就成了大国?
姬友恍然大悟,立即照办。首先用重金贿赂东虢、郐两国国君,然后以国土资源部的名义要求他们贡献一点土地出来。果然,两个国家一来收了好处,二来也想巴结中央高级领导,于是各自献出十座城来。这一边姬友告诉幽王自己弄了一块地,想把国家搬走。幽王落得做个顺水人情,当即批准。于是,郑国国民整个搬到了今天的河南。
郑国就是这么来的,姬友就是郑桓公,也是郑姓、段姓、游姓、濮阳姓以及一部分司姓、俞姓的始祖。
姬友安排好了郑国的事情,他个人却没有躲过预言中的灾难。幽王遇难之前,他勇敢地尽到了一个臣子的义务。后来姬友战死,儿子掘突继位为郑武公,果然灭了东虢、郐两国,郑国成了大国,一切都在伯阳父当初意料之中。
不过这里提前要说的是,就如炒股分为短线、中线和长线一样,伯阳父的主意属于中线。虽然郑国顺利搬迁并且成了强国,但是身处秦晋齐楚之间,常年面临投靠谁的难题,常年被讨伐,谁不高兴了都来骚扰你一把,在你身上找点安慰,那活得是真累。
需要提醒的是,在此之前,天下是有秩序的。正是郑国,打开了诸侯国之间兼并的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