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别张良

这年四月,各诸侯王陆续离开咸阳,各自返回封国,刘邦也准备起程,此时,张良却递上一份辞呈。张良的辞归对刘邦又是当头一棒,想当初轻取南阳,智取峣关,多亏了张良献计献策,刘邦受惠良多。

可是,一直尽心尽力辅佐刘邦的张良为什么要在此时辞归呢?

此事说来话长。原来,张良的祖父、父亲相继担任过韩国五任君主的国相,当年韩国灭亡之时,张良尚还年幼,没来得及担任一官半职,但他对故国始终难以割舍。刘邦加盟项梁集团后,项梁立熊心为楚王,张良趁机劝项梁,顺便立韩国国君后裔韩成为韩王。张良的解释是,这样做可以多树党羽,培植反秦势力。其实,他是想趁机促使韩国复国。项梁从扩大反秦武装的角度考虑,接受了张良的建议,并派他找到公子韩成,立其为韩王,任命张良担任司徒,率一千多人西取韩地。

后来,张良率兵占了几座城,但不久便又被秦兵夺走,只好在颍川郡附近打起游击。恰好此时刘邦西入秦关攻打洛阳不顺利,经辕山南下。正在这一带驻军的张良听说刘邦经过,立即率兵跟随,借刘邦的军力攻下了韩国故地十几座城池。刘邦让韩王成留守阳翟(,今河南禹州),管辖这十几座城,要张良和自己一起南下攻宛县。韩王成为了报恩,命张良一路护送刘邦西行入关灭秦。

这次项羽分封诸侯王,刘邦被封为汉王,韩王成被封为韩王。韩王成虽没有参与救赵,也没跟项羽入关,但他是当年项梁分封的诸侯王。所以这次顺理成章地被被封为韩王。至此,张良奉命护送刘邦入关的任务已经完成,返回故国成为他的心愿。

刘邦前往汉中之时,张良亲自来到褒中(古地名)相送,并谏言:汉王为什么不把褒斜栈道全烧掉呢?这样可以向天下人昭示,您再无心进入关中,以消除项羽戒心。刘邦采纳了他的建议,烧毁了栈道。

张良口中的褒斜栈道,乃是蜿蜒于秦岭山脉中一条贯穿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的山谷栈道,南口名“褒”,地属汉中;北口名“斜”,地属眉县,长二百三十五公里。自战国起在谷中凿石架木,修筑栈道,后历代都接着修造,多次增修,后人称为“褒斜道”这条“路”一旦烧毁,关中与汉中就完全断绝了联系。

刘邦一路将褒斜栈道烧尽的消息传到项羽耳中,令其大松一口气,也放心回老家彭城去了。

话说两头,韩王成这边可是危机重重,他被项羽禁止回国。为什么呢?难道他什么地方得罪了项羽?其实不然,项羽表面上禁锢的是韩王成,实际上针对的却是张良。这又作何理解呢?《史记·留侯世家》里的解释是,因为“以良从汉王故,项王不遣成之国”。《汉书·张良传》也记载了,张良回到韩地,听说“项羽以良从汉王故,不遣韩王成之国,与俱东,至彭城杀之。”

只能说张良当初太敬业,护送刘邦入关的任务完成得太到位,一路上频频出谋划策不说,鸿门之宴又救刘邦于大难之中。项羽心中积怨已久,又无法直接对张良施以责难,只得迁怒于韩王成了。

当然,也有史书对此另有解说,说项羽不让韩王成回国的理由是他没有和项羽合兵击秦,没有功劳,所以不许回国,再降为“穰侯”,最后杀之。个人认为这样的说法有失偏颇,要知道像韩王成这样的情况被分封的诸侯王并非一人,现在拿“无功”来说事,当初何必又要分封他呢?所以这个理由站不住脚。

韩王成控制的韩地是秦国的颍川郡,此为中原腹地,杀了韩王成,就等于项羽在自己的九郡之外多得了一个郡,这有点算小账的意味。当然,项羽还不会公然把颍川郡划到自己名下。直到后来,项羽听说刘邦派人抢占韩地,便马上立自己的部将郑昌为韩王。

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