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笔杆子有本难念的经(13)

后来一听宣传陈家声有好处,胡二魁的想法又变了。陈家声被县上命名为治沙英雄,奖了两万块,钱当然不能归他一人,归沙湾村,胡二魁拿它把村里的学校修葺了一番。再后来被市上命名为治沙英雄,奖了三万,外加一车树苗,胡二魁拿它把村道修了个笔直,两旁栽上奖的树苗,沙湾村便很像个样了。

这次还是一样,胡二魁一开始也拿着个腔,不搭睬宋汉文他们,直到宋汉文说要把陈家声树为全省、全国的英雄,胡二魁才涎着脸问:“省上的英雄奖多少,全国呢?”宋汉文一看他这种素质,摇了摇头,没吭声。

胡二魁一看没戏,扔下他们进沙漠赶骆驼去了。

又坚持了两天,局面还是打不开,强光景这才给林雅雯打电话,将情况做了汇报。林雅雯说:“你们先到别的村了解了解,沙湾村这边,等我下来再说。”

两天后林雅雯赶到沙湾村,一同来的还有市委宣传部组织的采风团,其中就有水晓丽。

林雅雯没急着找胡二魁,带着采风团在流域内转了一圈,又到南湖和青土湖看了看,然后去八道沙。

来到八道沙,记者们的眼睛忽地被眼前的绿捉住了,只见绵延起伏的沙丘像一道厚实的绿色屏障,将浩瀚的大漠阻挡在了视线之外。八道沙每一道沙梁都像一个生态园,中间是沙枣、白杨,纵横交织,外围是红柳、毛条、梭梭、花棒等。八道沙北头,陈家声领着几个老汉正在压沙,每年这个时间,他们都要用大量的麦草压沙,只有将沙压住,才能在次年种树。

林雅雯兴致勃勃地朝陈家声走去,到了跟前,亲切地唤了一声“陈爷”。陈家声头也没抬,没听见似的。林雅雯又唤一声,心想老汉不会冲她耍脾气吧,就见陈家声扛起铁锨走了。

王树林刚要喊,被林雅雯止住了。林雅雯把目光对准胡二魁,她也怀疑是胡二魁从中作梗。胡二魁被林雅雯看得不好意思,扯起嗓子喊:“县长跟你说话哩,听见没?”

胡二魁不喊倒好,一喊,几个老汉全都扛起铁锨,走了。

当着这么多记者的面,林雅雯有点下不来台,尴尬了好一阵子,才跟王树林说:“我们先回乡上吧。”

往乡上去时,林雅雯心里感慨,陈家声变了。跟沙尘暴前相比,他老了许多,头发白了,脸上的愁云密了。

老汉心里有事啊!

前阵子,林雅雯找过他两次,一次是在救灾期间,林雅雯问他需要什么,老人犹豫半天,说:“我一个死老汉,要啥,啥也不要。”说完提起铁锨走了。铁锨是老汉一年四季不离手的工具,在沙湾村,据说八老汉这些年栽树用废的铁锨能拉一三马子。八道沙一共有八道沙梁组成,总共面积有二千多亩,是沙湖县最大的一道防护林。这些年省里市里的领导一到沙湖县,都要上这儿看看,有不少诗人作家还专门为它吟诗作词,它几乎成了沙湖县的代名词。林雅雯望着有点孤独有点伤心的老汉,心里很不是滋味。说实在的,她对老汉的敬佩是由衷的,发自肺腑的。她甚至想,有朝一日一定要拿出些钱,让老汉四处走走,看看这大好的世界。二次去看他,是在打听到他儿子陈喜娃的消息后。据市公安局的同志讲,陈喜娃是个硬骨头,到现在还一口咬定啥都是他做的,人是他打的,推土机也是他烧的,问他为什么,他就一句话:想打,想烧。公安局的同志反复给他做工作,要他实事求是,是他做的就是他做的,不是他做的千万别往身上揽。陈喜娃居然恶狠狠说:“你们抓来不就是想定罪么,定好了,要杀要剐随便,我陈喜娃要说半个不字,就不是沙湾的人。”

不知为什么,林雅雯私下里很想把陈喜娃保出来,老人一共三个儿子,两个上了大学,都在外地工作,想请他到城市享清福,他就是不去,硬是守在这个沙窝窝里,一年四季护着他的八道沙。那次她跟陈家声提过这事,没想刚开口,就让老人挡回去了:“他犯了法,该咋咋,我救不了他。”老人的脾气倔得跟牛一样,林雅雯怎么说,老人就是不愿意跟她去公安局。说到后来,老人脸上挂了泪,那张被太阳晒得油黑发亮的脸上一旦布了泪,便让人不忍目睹了。林雅雯背过身子,悄悄抹了把脸,她知道老人是在赌气,按说陈喜娃是不会做啥出格事的,一定是看着那一片林子,伤心,才跟着起哄,没想却把祸闯大了。市公安局调查了多次,沙湾村的人全都一个口径,大伙打的人,大伙烧的推土机。公安局也很被动,案情到现在都没进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