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绕不过去的“121”(11)

陈言懊丧极了,他没想到沙尘暴会突然袭击南湖,更没想到他会被风沙挡在地窝子里。依他的判断,这样的强沙天气,一旦刮起来,一天两天是停不了的。都怪自己,下来前没留意天气预报。这下咋办,说好了今天要去采访胡杨乡乡长王树林的,昨天跟他约,他说没空,问他啥时有空,他支吾了一声,很烦躁地就将电话挂了。下来的记者们都知道,乡党委书记朱世帮是个不好碰的角色,此人仗着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把上面的人都不当回事儿,对记者,更是冷眼相对。要想打开“121”毁林事件的缺口,挖出更深层次的新闻,只能从乡长王树林身上下手。

陈言坐下来,坐在那堆干草上,掏出烟,很是烦闷地抽起来。

这一年,陈言真是不顺,不顺到家了。先是因为一篇失实报道,遭到报社老总的猛批,差点儿就丢了饭碗。紧接着,那篇报道的当事人,也就是病患家属又找上门来,向他索赔。说如果不赔她名誉损失费,她将诉诸法律。真是没想到,一篇不足千字的报道,给他引来如此麻烦。事情起因是一起医疗事故,市第一人民医院在救治一位急诊患者时,因患者家属不在手术通知单上签字,致使手术无法开展,等患者父亲从乡下赶来签完字后,病人已死在了手术床上。患者父亲一怒之下,将医院告上了法庭,认为医院玩忽职守,明知病人急需手术,却故意以手术费和手术通知单为由,延误救治时间,最终导致悲剧发生。院方却坚称死者妻子拒不签字,不接受医院提出的手术方案,才导致救治方案不能正常实施。此事当时闹得很厉害,死者父亲曾经当过村支书,懂点法律,又请了本市一位号称“铁嘴巴”的名律师,发誓要让玩忽职守的医院尝到苦头。陈言到医院采访了几次,突然发出一篇《妻子拒绝救治丈夫,原因竟是红杏出墙!》的追踪报道,一下将事态引向另一个方向。本来,此事发生后,社会舆论一边倒,都在倾向死者一家,其他媒体的报道也都顺着这个方向,大有向医院兴师问罪的架势。陈言此文一出,无疑于一声惊雷,一下就把局面给打乱了。特别是他在文中披露死者妻子正跟丈夫闹离婚,已经分居了一年多,丈夫执意不离,还怀疑妻子早已有外遇。妻子出于种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拒绝在手术通知单上签字,而且也不交纳医疗费,才导致丈夫撒手人寰。

就在陈言暗暗得意时,报社老总突然打来电话,问他离婚及其分居的事情是怎么调查到的?陈言结巴了一阵,说是医院办公室主任提供的。

“混蛋!”电话那边响起老总愤怒的声音,陈言心里腾的一下子,知道闯祸了。发稿前他曾想过,要找当事人也就是那位在他文章中被指红杏出墙的女人核实一下,又一想这种事儿问她她也不会承认,便怀着侥幸的心理将稿件发了过去,没想,这么快就有人找到报社去,称他无中生有,捏造事实,歪曲真相,总之,老总在电话里把能用的词儿都用尽了。“这事你看着办,要是真打起官司来,损失由你一个人承担!”老总气冲冲地甩下这句话,挂了电话。陈言赶忙奔向医院,想跟办公室主任再核实一番,哪知,平日跟他关系很要好的办公室主任却突然请了病假,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陈言叫苦连连,赶忙动用手中的资源,平息事态。那位失去丈夫的妻子一见陈言慌了,当下就狮子大张口,开出二十万的价码。天哪,二十万,她也真敢要!

这事还没了结,又出事了。这次是内院起火,而且火势凶猛,怕是这一次,陈言真的在劫难逃了。

陈言现在的妻子,是他的第二任。这事说来话长,而且陈言轻易不想重提旧事,一提,他的心就要翻过,悔得肠子都青了。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如果有,怕是不惜重金,陈言也要买来吃一吃。

陈言原先在河西日报社工作,这家报纸虽说是地方报纸,但因是党报,旱涝保收,工作压力也不是太大,唯一的不足,就是收入低点。他妻子是他高中时的同学,读的是师大,毕业后分配在市五中任教。五中在乡下,虽是离得不远,但一周只能回来两天,好在陈言工作不是太忙,家里一应事儿,他还能照顾过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