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

● 专供放映录像带的场所。

● 关联词:港台片  三级片  扫“黄”打“非”  VCD  DVD

“商品经济的大潮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席卷社会的每一角落……偌大的神州,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神圣的校园失去了往日的清高,安宁的书斋,也难以再抚慰学者们寂寞的心。”——这是著名学者许纪霖1980年代在一篇引起知识分子共鸣的文章《商品经济与知识分子的生存危机》中的一段话。

这是一个骚动而热烈的年份,是第一轮全民经商的热潮。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共有三次下海经商浪潮,1984年,改革开放已经六年,经过六年的酝酿和鼓动,“全民经商热”终于降临。后两次则发生在1987年和1993年。根据《中国青年报》作的一份调查,当年最受欢迎的职业排序前三名依次是:出租车司机、个体户、厨师,而最后的三个选项分别是科学家、医生、教师。有位副教授说,他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大学毕业留校每月挣90元钱,二儿子高中毕业进工厂每月挣一百多元,小女儿初中文化,在饭店当服务员每月能拿两百多元。

人们经商致富的消息不断传来,北京前门的一位老大娘靠卖烤红薯,一年收入过万元;广州一位初中毕业的女青年,找不到工作,摆个服装摊,几年下来已腰缠万贯……莘莘学子已无法安坐书斋,大学生的择业偏向于急功近利,新“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生动的现实严重影响着知识分子,不能迅速转化成货币的知识在这个历史阶段中显得无足轻重,知识分子陷入集体困惑。

这种现象在1980年代持续多年。北京市曾在1986年对全市职工收入情况作了一次调查,根据工作性质将职工划分为:脑力劳动者(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机关干部和教师)月收入172元;体力劳动者(工人、服务人员)月收入均182元,前者比后者仅差5.8%。

这次调查也显示出行业间收入差距,是造成社会总体脑体收入倒挂的主要原因。这些现象很快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一方面着力调整分配政策,另一方面保护知识产权,提倡知识经济,鼓励诚实劳动、勤劳致富,逐步扭转了“脑体倒挂”的社会现象。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