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美国:战胜恐怖大萧条的超级大战(4)

对于这位总统,美国人民给予了他崇高的评价,认为他是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新切地称他为“坐在轮椅上的船长”。

用政府主导的科技创新体系挽救市场中的企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个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之为“黄金时代”的时期。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经过“黄金时代”的发展,从1961年的5233亿美元增长到了1971年的10634亿美元。而这一切的基础则是美国政府主导的科技创新体系。

1945年,美国科学研究发展局局长万尼瓦尔?布什向杜鲁门总统呈送了一份名为“科学:无尽的前沿”的研究报告。该报告鲜明地指出:人民健康、国家安全和公共福利需要科学进步和新的科学知识;联邦政府应该承担新的责任,对科学进行强大投资,促进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培训青年人的科学才能,建立一种可以保障稳定的长期计划,维护探索自由的新的支持机构――国家研究基金会。这份报告成为美国政府支持科技发展的思想源泉,奠定了美国现代科技政策的基础。1945年9月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这份报告的基础上,向国会递交了“21点战后复兴计划”。杜鲁门向世界公开表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当今世界上维持领先地位,除非它充分开发了它的科学技术资源。”美国从此把发展高科技放在了重要的战略地位来考虑,而且从未放弃。

与其他大国不同,美国构建起了非常有生命力的创新体系。美国创新体系的主体是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和各级政府等,不同的行为主体承担着不同的创新任务。企业是应用技术的研发中心,全美上万家企业有研发实验室,其中100家大企业的研究工作量占整个产业界的绝大部分,雇用着约300万科技人员,占全国科技人员的60%~70%。每年投入的科研资金达1000多亿美元,占全国科研开支的70%左右。美国政府很少支持生产工艺的研究,而是着力支持基础研究,尤其是那种短期内成果不确定的基础研究。除了国防、国土安全和农业外,产品开发并不是政府的主要职责。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支持知识生产尤其是战略性研发,以政策和计划引导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的发展,建立科技基础设施和制度,包括知识产权制度、法律法规和标准等。美国的大学则作为企业的技术源,生产和传播知识。政府、大学研究机构与企业形成固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又叫三螺旋关系。在这种三螺旋关系中,政府起了关键作用,他们一边为创新提供资金和优惠政策,一边制定成果转换政策,加速科研成果的产品化、产业化。这种方式不仅催生了世界一流的大学和公司,而且也巩固了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科技大国的地位。

支撑美国创新体系运转的是美国政府庞大的科研经费投入。二战后,美国政府科研经费投入不论是总量还是其占GDP的比重一直都位居世界前列,且呈逐年平稳递增的趋势。美国政府的科研投入占GDP的比重,从1955年的上升到1986年的,自1990年以后科研投入比例一直在3%以上。美国政府以大量商业合同的方式,向企业直接投入研发经费。目前,产业界的研究经费有12%来自联邦政府,其中大部分都是通过商业合同的形式提供的。1950年,美国联邦政府的科研经费为27 亿美元,其中,14亿美元支付给了企业。到1997年,美国政府投入的研发经费为2000亿美元,超过了日、德、法、英研发支出的总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