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冬天”:十年寒流下的艳丽樱花(4)

产业竞争力会议要求日本企业转型为“先导创造型”

1993年3月,在日本首相和通产省大臣的提议下,日本设立了直属于首相的“日本产业竞争力会议”。

“产业竞争力会议”由民间的企业家所主导,日立、索尼、富士通、新日铁、味之素、朝日啤酒、三菱化工、日本电信电话、伊藤忠商事等17家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大企业的首脑作为民间代表,以首相为首的16位大臣作为政府代表参加。政府首脑与产业界代表直接对话的机制形成。

“产业竞争力会议”集中讨论了科技人才的培养、国家的研发投资战略、日本先导产业的培育、企业创业投资等与竞争力相关的问题。在“产业竞争力会议”的推动下,日本政府召集日本的大学、产业界和政府精英共同策划制定了21世纪日本“国家产业技术战略”。该战略强调,要转变日本产业的大方向,即把日本的产业从“追赶型”改变成“先导创造型”。为此,要通过产业界、大学、政府的紧密协作推进创新,培养富有创造精神的研发人才,提高大学的国际竞争力,改革政府的相关制度,使之能够灵活地适应世界的新潮流等。

日本的产业界通过与政府高层的直接对话,促使政府在法制和税制等方面为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创造宽松的环境,并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产业界在七个方面要求政府为企业的创新缔造良好的环境。一是大胆地降低企业法人税率;二是改革民事法制与竞争政策;三是改革行业管制,完善市场机制;四是加强对研究开发的投入,培养产业技术人才;五是鼓励创业,扩充中小企业技术革新制度;六是扩充证券市场;七是强化劳动市场功能。

日本产业界还以日本经济团队联合会意见书的形式制定并公布了强化产业竞争力的行动纲领。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在其意见书中要求日本企业在解消“三个过剩”的同时,不要忘记研究开发,要面向未来,通过强化产业竞争力开辟新的产业领域。值得注目的是,在泡沫破裂之后,特别是“失去的十年”中,虽然日本企业的设备投资明显大幅度地减少,但对研究开发的投资却基本上维持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日本制造业的研究开发费用与GDP之比开始超过美国。

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还针对构筑新一代产业基础的研究开发事项,制定了相关的战略。这一战略把新一代产业基础的构筑放在三个方面:一是强化实用技术的研究开发;二是强化企业、大学与政府的协作研究开发;三是强化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在这份研究开发战略的指导下,从2004年起,日本企业、大学和政府的科研机构纷纷加大了对信息通信、生命科学、新能源、环境、新材料、纳米技术等尖端领域研究开发的投入。同时,在电机、汽车、化工、医药、信息处理等一般的产业领域,恢复元气后的日本企业从2005年,开始不断地加大了研究开发的投入力度,决心与美国再次决一高低!

用技术情结磨砺“过冬装备”

无论是在二战以后的复兴时期,还是热胀的十年,日本企业自始至终都将技术放在首位,并因此而受益,形成了日本企业浓重的技术情结。

日本在顺利渡过第二次石油危机之后,20世纪80年代进入了稳定增长阶段。无论在经济规模还是在技术水平上,都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在80年代以前,日本总是通过引进、模仿国外先进技术来发展本国经济。在80年代以后,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日益加剧的贸易摩擦,日本人逐渐认识到,只靠引进国外技术,其经济发展的步伐不会迈得很大,而且发展也不会持久,这种“模仿技术”必将使其国际竞争力走向衰退。因此,日本政府在经济发展战略上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决定由“贸易立国”战略转向“技术立国”战略,特别强调“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