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企业巨头的恐慌与隐忧(4)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这是钢铁产能过剩的明显信号。

国内不少大型钢铁企业的生产计划变动难度很大,很多企业往往只能硬着头皮往下干。

一位钢铁专家说:“大多数钢铁企业都在亏损,而且纷纷都在压低价格出货。”

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1~8月累计,全国钢材产量为39982万吨,同比增长%,增长水平比去年同期减速14%。其中,8月份的钢材产量4780万吨,环比下降%;同比下降%,比去年同期减速近25%。

除了奥运限产,更重要的原因是需求不旺。2008年以来,不但国内消费钢材的三大最终消费品:住宅、汽车、家用电器市场疲软,而且工业锅炉、金属切削机床等投资产品产量也出现了全面下降,或者是增速的急剧回落。据统计,8月份全国内燃机产量同比下降%,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下降%,汽车产量同比下降%;工业锅炉产量虽然还在增长,但同比增速比7月份又回落了%;其他如拖拉机、机械设备、冰箱、空调等生产情况也不理想。

“在这种情况下,钢铁企业除了被迫减产和向境外寻找出路之外,似乎别无选择。”国泰君安钢铁行业分析师崔婧怡说,“前几年由于钢材出口量的大幅上升,分担了国内过剩的部分产能。现在随着出口量的减少和国内需求相对疲软,进一步凸显钢材产能的过剩问题。”她不无忧虑地指出,“钢材价格下行将带来原材料价格下行,从而带来钢铁链条上整体转折。国内外钢铁需求减缓导致对原料需求疲软,已经开始拉动铁矿石、焦炭、废钢等钢铁炉料和海运费用的下降,引发了钢材生产成本支撑点位下移。从上半年钢铁行业盈利到现在下行态势,预示了整个行业将由‘春天’向‘冬天’的过渡。”

数据证明了这一论点:以2008年9月18日为基准,按照整体法测算国内钢铁行业历年市盈率估值水平,钢铁行业的估值已接近1997年以来的历史最低点,也低于大多数国家同行业的估值水平。

看来,中小企业的“冬天”很难过,不少企业巨头的日子也很危险。企业巨头们面临的微妙处境从胡润百富榜的整体缩水可见一斑。

“2008胡润百富榜”公布,首次有1000位富豪上榜,比起2007年多了足足200人,但是,由于房地产和金融市场的低迷,富豪们的财富普遍出现了缩水趋势,今年榜上富豪的平均财富相比去年缩水了22%。

在胡润发榜单的10年中,有8年平均财富都是增长,只有2年是缩水。除了今年的缩水,还有一次是2002年的榜单,但缩水幅度也仅为5%。2007年和2008年的财富出现了大起大落的趋势,2007年财富是涨幅最大的一年,2008年则是缩水最多的一年。

企业领袖们看“冬天”

马云因其大张旗鼓地喊“冬天来了”而成为企业领袖中“过冬论”的代表,其实,各个行业的企业领袖对此都有预感。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曾经在2000年冬天提出“华为的冬天”的华为掌门人任正非。

怀揣着大把的现金,头顶“中国最受尊敬的企业”和“国内最受关注的企业之一”的桂冠,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销售收入已达亿美元,跻身世界通信设备商的前五强,似乎应该是庆功的时刻,然而,任正非却在2008年7月的一次优秀党员座谈会上再次喊出了“过冬论”,而这已经是任正非的第三次“冬天”警告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