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企业巨头的恐慌与隐忧(1)

实际上,最早喊出“冬天来了”的不是中小企业主,而是那些企业巨头们,如阿里巴巴的马云、华为的任正非等,他们似乎有些先见之明,早在2007年下半年就开始感觉到凉意了。但等冬天真正到来的时候,不少企业巨头仍然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凶险,因为这种经营困局的突然来临不是由于自己经营失误导致的,与自己的经营决策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生存环境的突变,我称之为企业的“非典型危机”。

房地产业的翘楚碧桂园掌门人杨国强年轻的继承人杨惠妍,在火热的2007年身价为1300亿元,而在2008年10月“胡润百富榜”推出后,其财富竟然蒸发了近千亿,仅剩330亿元,退居第三,首富位置重新让给了黄光裕。

位居第三的杨惠妍身价只剩2007年的零头,缩水近75%,这种戏剧性的变化可能有种种原因,但不可否认碧桂园应该是地产富豪们在过去的一年里“过山车”式大起大落的代表。

据《英才》杂志2008年第9期报道,号称截至2008年6月30日有现金及银行存款近70亿元的碧桂园似乎并没有减速发展的征兆,记者将其与几年前的顺驰相提并论。结果,8月12日的年中报让杨国强一下子成了“焦点”――股东应占纯利同比下跌%至亿元,每股盈利同比下跌%至元;销售额虽然同比增长%,达到了亿元,但要完成全年320亿元的销售目标,任重而道远。

本来,2007年底,碧桂园身陷“全国最大地主”和“零地价拿地”的泥潭,杨国强被媒体形容为“疯狂拿地”的“大地主”,颇为苦闷。2007年年报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碧桂园的土地储备已由上市时的1870万平方米增加到了3840万平方米,翻了一倍还多。

香港道亨证券地产行业分析师 Michael对《英才》记者分析,碧桂园比较难达到320亿的销售目标。“我们认为它现在主要承受两个方面的压力:其一,它是一个周转型的公司,增长率比较高,建房的速度比较快,而钢材等建筑成本的上升导致它毛利率和利润率下降;其二,周转速度的下降也导致利润率下降,这两方面的压制可能会让它下半年过得更艰难一些。”

能否达到320亿的销售目标,碧桂园负责人认为关键要看市场。“如果下半年的整个宏观调控会放缓,整个销售市场的气氛会改善,我们有足够的货量可以满足320亿合同销售的需要,但是如果气氛不好,购房者还是维持上半年的观望态度,那我们到10月可能会做一个调整。”

碧桂园继承人的财富大幅缩水似乎预兆着乐观的“春天”还远没有到来,飕飕的冷风似乎让碧桂园感到了些丝凉意。

小心啊,“冬天”往往冻死那些不打算有准备的“体格健壮者”!

另一个疯狂拿地的大鳄当属来自广东的恒大地产(简称“恒大”),其掌门人的财富在排行榜上一度也超过了千亿。

《当代经理人》杂志2008年第9期记者撰文认为:过于乐观的判断与疯狂的扩张使得恒大的资金出现了大问题。

据杂志分析,如果恒大能够在2008年初上市成功,其掌门人许家印几乎铁定已是内地新首富,地方政府们“天价地王”的土地出让金也有了着落,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可惜市场没有如果。3月20日晚19时,赴港IPO之路被迫中止,恒大融资百亿的计划也就此泡汤。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