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及企业集团的发展与特点(1)

一、国有企业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发展

(一)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国家改革开放30年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也历经了三大改革发展阶段,即扩大经营自主权阶段、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阶段、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阶段。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国有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得以确立,国有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国有企业逐步成为市场竞争主体。改革开放初期的国有企业被称为国营企业,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仅仅是一个生产单位,企业对政府高度依赖,职工生老病死由企业统包,企业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经过30年的改革,国有企业已经从社会组织转变为经济组织,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在国内市场上,国有企业在与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平等竞争中显示出很强的实力,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和行业排头兵。在国际市场上,一批国有大型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已经成长为与跨国公司竞争的重要力量。

(2)国有企业的企业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央企业及其下属子企业的公司制股份制改制面由2002年的30. 4%提高到目前的64. 2%。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先后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在A股市场的1500多家上市公司中,含有国有股份的上市公司有1100多家,在中国香港、纽约、新加坡等境外资本市场上市的中央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达78户。同时,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机制正在形成。

(3)国有企业的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国有企业普遍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全员竞争上岗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一些企业还探索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和股权期权激励制度,初步建立起管理者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新机制。中央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选用的各级经营管理人才约占总数的30%。一批企业建立了比较完善有效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全体员工竞争上岗、量化考核、收入分配与业绩挂钩的机制。

(4)国有企业数量明显下降,实力进一步向大型企业集中。1998~2006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户数占全国工业企业的比重从39. 22%下降到8. 27%。2006年,国有大型企业户数只占规模以上国有企业的2. 31%,但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和实现利润所占比重分别达到35. 91%、61. 54%和63. 25%。2007年,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超过千亿元的43家,销售收入超过千亿元的26家,利润超过百亿元的19家,分别比2002年增加32家、20家和13家。在2007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中,中央企业有16家,比2002年增加10家。

(5)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经济实力显著提高。30年来,体制的不断变革,增强了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意识,激发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活力,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行质量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屡创新高。2002~2007年,全国国有企业营业收入从8. 53万亿元增长到18万亿元,年均增长16. 1%;利润从3 786亿元增长到16 200亿元,年均增长33. 7%;上缴税费从6 794亿元增长到15 700亿元,年均增长18. 2%。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7. 13万亿元增长到14. 79万亿元,年均增长15. 71%;销售收入从3. 36万亿元增加到9. 84万亿元,年均增长23. 97%;利润从2 405. 5亿元增加到9 968. 5亿元,年均增长32. 89%;上缴税金从2 914. 8亿元增加到8 303. 2亿元,年均增长23. 29%;总资产报酬率从4. 9%提高到8. 3%,净资产收益率从4. 3%提高到11. 9%。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