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经济危机困扰,倒在资金链断裂上的企业已排成长队。为避免资金链断裂,很多企业都节衣缩食过日子,捂紧自己的钱袋,生怕稍有不慎,就会因资金危机而陷入困境,大家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一旦收购企业因为收购而导致资金链断裂,就可能会陷入“借钱没处借,融资没处融”的艰难境地。
其三,水土不服。
著名营销大师科特勒说过,如果说20世纪末期对跨国公司而言是个繁荣的时代,那么到了21世纪的今天,早已经好景不在。跨国公司要想获得过去那样的成功,要比以前难得多。
中国企业收购国外企业会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如中国的低成本优势在海外就不存在。中国企业必须改变在中国的经营方式,能否顺利实现本土化,还是个未知数。
文化能否融合是决定整合成败的关键所在,其难度要大于实体的融合。在管理上,东西方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中国企业倾向于以企业为家,强调企业领导的个人英雄主义及企业员工的忠诚度,民主色彩较淡;而西方则理性治企,更强调民主性。想要整合,谈何容易。要达到中西文化融合,需要勇气、毅力和灵活性,更需要时间的磨合和优秀的国际管理团队。
TCL收购汤姆逊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反面教材。 2004年1月28日,TCL与汤姆逊签订了正式的收购合同。但收购汤姆逊之后,TCL并没有出现李东生所预言的“18个月后盈利”,反而一亏到底,使李东生焦头烂额。而TCL从这次并购中,除了知名度提高了,既没有得到良好的品牌效应,也没有从汤姆逊学到技术,反而陷入了资本困局,不得不割肉补疮,来填补亏损黑洞。
“只有海外企业收购中国企业,中国企业没有能力收购海外企业”已经变成老皇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收购海外企业的途中。这说明中国企业的实力强大了,但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允许犯很多错误的地步。事实上,很多企业犯一个错误就倒下来,根本没有再犯错误的机会。所以,在金融危机的商机面前不能盲目。
金融危机把机会送到了眼前,我们吃还是不吃?这要看两点:第一,抛出橄榄枝的海外企业,其所售资产是不是摇钱树;第二,准备并购的企业,是否有这个能力,即是不是资金实力雄厚、成长性高,做好了国际化的准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可以考虑;如果答案不那么肯定,就要谨慎出手了。
阿基米德告诉我们,“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经济困难时期,对于中国的大部分企业,这个支点可能就是抄底,借助抄底实现更好的发展。在中国市场上顺风顺水的企业,都想去海外试试水深,若能如鱼得水,或许还能创造出跨国公司横空出世的奇迹。但也不能得意忘形,要学会量力而为,该出手时再出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在经济危机中的大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