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财源茂盛的市场(下)(1)

房企抄底土地市场、投资者抄底资本市场及制造类企业抄底原材料或半成品则属抄底买方市场。

在经济危机中,中国的房地产商甚至比中国制造类企业的日子更为难过。连房地产商自己也没料到,好日子竟如此短暂。2007年,房地产商还在为房产盛宴载歌载舞,敢向全球萧条的楼市说不,大有逆势飞扬之势;而到2008年就走到了生死边缘。调控政策、银根紧缩、保障性住房、消费者博弈等集体围攻,房地产陷入了十面埋伏的境地。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冬天的寒风日益刺骨,何日是春天仍不明朗。那些在房地产崛起中分得一杯羹的房地产俊杰们,难以叱咤风云,英雄迟暮的格调渐占上风。在房地产业,面临着一场更为残酷的洗牌,中小企业濒临出局,不得不卖房卖地以回笼资金,大型企业则频频抄底土地市场,成就新的地王。

高举“变现为王”旗帜的万科,在2008年第一季度,增加了7个项目,合计总地价约41?5亿元,总建筑面积超过151万平方米;4月份,又新增了惠州、武汉、青岛三个项目,总地价11?63亿元。

同样是在2008年第一季度,保利地产新增了天津、长沙、上海、长春、青岛、成都等地的6个项目,总地价28?14亿元;4月份,又新增了辽宁丹东项目,土地出让金仅4500万元。

房产明星万通也是熊市狩猎者中的一员。在冷冷清清的楼市中,忙得热火朝天的万通老总冯仑显得很扎眼。不过,他不是忙着融资,而是忙着买地。冯仑有一套他自己的生意经,“繁荣时候卖产品,萧条时候买土地;繁荣时候在郊区买地,萧条时候在城区买地。平时没把劲头用足,别人多做的时候我少做,别人不做的时候我多做一点,特别是度假、养老等高端项目,盘子不一定很大,但种类很多。”

在资本市场,抄底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也是投资者最容易抄底失误的雷区。在次贷危机的侵袭下,世界资本市场一片惨淡,动不动就是大跳水、大缩水,为虎视眈眈地盯着资本市场的抄底者提供了机会。

国内资本市场一路走跌,为很多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抄底的机会。

2008年,海螺水泥因在二级市场上大肆收购股票而名噪一时。从冀东水泥6月份股价下跌时,海螺水泥就开始增持冀东水泥的股票,并一跃成为冀东水泥的第三大股东。如法炮制,到9月30日,海螺水泥已持有7家水泥类上市公司的股票,耗资14?73亿元。政府抛出4万亿元的投资大单后,水泥股开始上扬,海螺水泥的巨额投资效益开始显现。

2009年1月12日,在《投资者报》上刊登的《巴菲特的可乐,中国人的伊利》颇令人回味:自“三鹿奶粉事件”爆发以来,国内乳品企业从2008年9月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行业危机,危机引发的“牛奶还能不能喝”、“乳品企业是否还值得投资”等问题,至今让既是家庭主妇又是股票投资者的方宜兰(化名)困惑不已。

从她个人的感受看,巴菲特买进可口可乐和自己现在想买伊利股份有异曲同工之处。

二者的关联在于,巴菲特是可口可乐的忠实用户。早在1985年可口可乐公司推出樱桃可乐时,巴菲特就是这款新产品的头号爱好者。而方宜兰作为伊利牛奶的用户,少说也有七八年历史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