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幽灵黄金”(1)

序言中所讲的是马克?吐温的傻子有用论。如果没有傻子的盲目与从众,就不会有智者洞察低谷。可是,倘若所有的人都是傻子,世界会是什么样呢?

“当我们不知所措时,总能从历史中找到答案。”1636年,荷兰掀起了郁金香投机狂潮,郁金香被炒成天价,“谁都相信,郁金香热将永远持续下去――世界各地的有钱人都会向荷兰购买郁金香,即使再高的价格他们也会买。”在这场疯狂的博傻中,所有的参与者都自信还有比自己更傻的人。当最后一个傻瓜名额用光时,泡沫破裂导致了彻头彻尾的崩溃,人们几乎找不到逆势生存者。不过历史总是在进步,博傻逐渐走向博弈,宿命性的经济危机开始出现乘虚而入者。不过,同样我们也不能忘记在危机来临之前就学会抄底的智者。当然这样的智者不一定受欢迎。

无论对历史如何过滤,当人们追及1873年经济大崩溃的罪魁祸首时,总免不了要把在华尔街发生的黄金操纵案拿上台面。

华尔街投机家古尔德与菲斯科因操纵这起弥天大案而一举成名,在华尔街的批评家看来,他们进行着最辉煌也最危险的举动,而这正是他们所着迷的。古尔德是位精明而世故的投机者,对铁路股票有着近乎疯狂的热情;菲斯科则乐观而开朗,擅长营销,与老奸巨猾的古尔德相比,菲斯科则是小巫见大巫。因此,当黄金的战争落下帷幕时,菲斯科输得一无所有,留下了“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个最大的笑柄。

虽然这起神秘的黄金操纵案发生在经济恐慌之前,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把其看做是古尔德抄底美国黄金市场的行为。

时势造英雄。即使是古尔德这样的金融枭雄,也是钻了法律、市场的空子,从而精心布下了一场令人眼花缭乱的黄金变局。古尔德与菲斯科着手布局时,有两个大前提:

一是美国货币条款的漏洞。在美国法律中,曾有条款规定“流通中的绿钞与黄金等值”,但这导致了人们对黄金的大量藏匿,于是这一条款很快被废除。但还有一个条款,即“对于那些必须用黄金履约的合同,也可以用等价的绿钞来履行。”这为古尔德进行黄金投机提供了前提。黄金的交易保证金非常低,通常投入50000美元就可以用期货合约购买价值高达1000万美元的黄金。

二是在市场上黄金流通短缺,同时黄金又是商业活动中重要的支付手段。贸易合同的签订与黄金交割有一个时间差,如果黄金相对于绿钞的价格下跌,贸易商就会受到损失。由此导致了我们前面所讲的卖空的出现,很多出口商都采用卖空的方式获得利润,以弥补因合同所造成的损失。

因而,只要机会合适,古尔德就可以买下整个纽约市场上所有的黄金合同,那些贸易商由于经济压力而不得不卖空黄金,古尔德的计划就成功了。

当然古尔德的计划还需要政府的保护伞,想办法控制财政部金库里的部分黄金。财政部的金库里有1亿美元的黄金,一旦政府决定出售,势必造成黄金价格下跌,古尔德这个“江洋大盗”的掠夺机会就会搁浅。

古尔德以面值150万美元的无保证金黄金交易合同获得了格兰特总统的妹夫――埃布尔?科尔宾的好感。通过科尔宾的引荐,古尔德有了与格兰特总统接触的机会,古尔德煞费心机地要从总统口里套出他对黄金的看法,并设法说服总统不要干预市场。而诚实的格兰特总统也答应科尔宾,没有他的指示,财政部不能进行任何非常规的黄金出售。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