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民币具备国际化的条件
目前,人民币已经具备成为国际货币的基础条件。
第一,中国经济转型需要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标志着我国以廉价劳动力和资源“赚美元”时代的结束。美联储滥发美元救市,已为美元的再次泛滥成灾埋下了隐患。从中长期看,美元贬值将是一个常态,继续维持美元依附型经济模式,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健发展。而且,我国经济正在向内需驱动型经济转型,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是实现这一转型的现实需要。
第二,中国经济已基本具备人民币国际化的实力。中国经济总量位居全球第三,广义货币总量位居全球第五。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很快将与美国平起平坐。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为,居世界第3位,我国已是名副其实的对外贸易大国;而且,这种贸易在亚洲地区已有较强的人民币贸易结算要求。另外,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有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能抵抗人民币自由兑换后国际资本非正常流动的冲击。还有,我国资本市场初具规模,绝大多数蓝筹股上市公司、包括金融机构国有股东占控股地位,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
第三,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时机。在正常情况下推出人民币国际货币本位币,必然会遭受美国政府的打压。当年欧元出台,美国不惜动用一切手段遏制欧元就是一个例证。但是,美国正处于金融危机旋涡的中心,在货币问题上打压中国一定会力不从心。目前,美元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为防美元危机扩散,各国国政府正在谋求更安全币种和储藏货币的多元化。人民币国际货币本位币的适时推出,适应了当前国际金融发展的潮流和需要。
4.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策略
一般来说,货币国际化是市场选择的结果,经济实力决定了货币实力。现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比较成熟。但是在此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采取正确的策略,将有助于人民币国家化战略的顺利实施。
第一,遵循稳健原则和采取低调策略。顺应市场发展潮流和要求,韬光养晦,埋头苦干。眼下,“中国威胁论”仍然有一定的市场,要避免招致不必要的麻烦。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更大的国际责任,在当前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中,其他国家会以此为借口,过分要求中国承担调节责任,向中国转嫁风险。
第二,立足于亚洲,坚持区域货币到国际货币的发展路径。以东盟“10+3”为依托,提高人民币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积极稳妥参与亚洲货币合作,稳步提高人民币在区域贸易中份额,并逐步渗透到区域投资与金融领域。开辟渠道,建立机制,在可控的基础上满足一些东亚国家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资产的需要,抢占人民币国际化的制高点。可以充分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开辟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
第三,逐步摆脱美元对人民币的负面影响。过去,我们采取人民币盯住美元,维护了人民币币值稳定。在起步阶段,这样做无疑有利于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但从长远看,由于需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人民币过多地依附于美元和缺乏独立性,将会限制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空间。
第四,逐步消除不必要的外汇管制。人民币的可兑换是走向国际货币的基础,过于严格的外汇管制将制约人民币国际化。同时,放松资本管制也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特别是对外经济实力明显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增强,提高了我国对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承受能力,也提供了一个推出相关配套改革的有利时机。不失时机地实行人民币基本可兑换,将会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依托我国香港地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大力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目前,香港地区经济与大陆经济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经济联系更加紧密,长时间地采取港币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不仅不利于香港地区本身经济发展,也不利于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因此,中央政府应该促成香港特区政府逐步改变港币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同时加快香港地区离岸金融中心建设,充分发挥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