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华盛顿共识”理论基础批判
“华盛顿共识”之所以失败,首先是因为以均衡理论为基础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有着不可克服的缺陷。均衡理论假设市场经济是封闭系统,全部商品种类是固定的,没有产品生灭周期,没有技术创新空间,没有劳动分工下的经济协作和网络结构,没有复杂信息,没有规模和范围经济,没有历史和演化过程,价格是唯一信息指标。
第二,均衡理论在市场中的表现,就是有效市场理论,这一理论也有缺陷。有效市场理论认为,任何偏离均衡的冲击都会迅速衰减。实际上,市场经济存在广泛的供应链,任一环节中断或出现价格波动都会影响到其他环节。价格波动是衰减还是放大,取决于具体的经济结构和环境。全面放开价格的结果是,不同生产周期的产品交织在一起,造成价格轮番上涨,使生产商和消费者无所适从。“看不见的手”不仅不能使经济稳定,反而引起价格螺旋式上升。
第三,西方主流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是理性预期理论。理性预期理论认为,公众可以精确地预测宏观经济走向,政府宏观调控不起作用。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在转型经济中产生的经济波动往往导致公众恐慌,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政府如不及时地干预,会导致持续经济萧条和恶性通胀。针对各国经济危机,IMF提出的保守财政政策,更是违背了凯恩斯经济学在大萧条中取得的历史经验,在面临失业和经济萧条时期,削减政府开支必然导致私有和国有部门同时裁员,根本动摇了民众信心,使危机雪上加霜。全面私有化忽视了财富分配不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加大了转型期的社会动荡。另外,西方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无视国有经济和非盈利部门在维持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无视金融服务和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的“准公共产品”性质,无视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应该有别于普通工商企业。从这次金融危机中华尔街高管人员仍然发放高薪遭到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严厉谴责来看,华尔街机构的公司治理的确像法国总统萨科奇所说的:是一种荒唐的制度!
从中国多年的实践看,中国金融机构除了具有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常规的公司治理机制外,还有中国特色的党委会制度,加强了党组织对金融从业高管人员的党性教育和组织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和打击了金融犯罪。因此,可以说,这也是中国模式的一条成功经验;在这方面,我们讲得不多,还不够理直气壮。美国和IMF竭力贩卖“华盛顿共识”的根本目的,就是将世界各国经济金融政策主导权牢牢地握在手里。当年欧洲欲推出欧元与美元抗衡,美国政府的一些经济学者甚至用“欧元将重新把欧洲拖入战争深渊”的论点,来极力阻止欧元诞生。实际上,美国是最不愿意改革目前国际货币制度的国家,因为它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美国要求中国进行金融市场开放,不是为了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稳定,而是为华尔街所代表的利益集团打开中国金融市场的大门。
斯蒂格利茨曾经提醒中国:资本市场自由化,意味着控制热钱忽来忽去的一切措施都要被连根拔起。热钱不过是赌汇率波动的短期借贷资金,这些投机资金绝不会去建立工厂和创造就业。此时此刻,华尔街正在迈向万丈深渊,全球经济衰退的阴影正在蔓延,谁也不知道这个冬天到底有多长。此时此刻,人们开始质疑美国老师们传授的经济学金科玉律,这又一次印证了那句老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