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美国金融霸权中的投行思维(4)

在外资监管方面,美国总统具有最终裁决权,保证了权力间的制衡,降低了外资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风险。美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在技术规范与股权比例上也有明显的限制。如规定:在美国有分支机构或代理机构的外资银行,在取得一家银行或银行控股公司5%股权之前,必须得到美联储的批准。其次,外资拥有一家银行不少于25%的有投票权股份,即被定义为收购。无论新建子行或收购银行,外资银行母行均须事先得到美联储批准。相比于美国,中国在加入WTO时,为何要对金融开放做出过多的承诺?

3.美国金融霸权中的投行思维

美国独立金融和经济分析专家迈克尔 赫德森先生曾对美国金融霸权做出深刻的分析。他在被美国政府禁止在日本出版的著作《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一书中指出?,美国金融霸权有四大支柱:一是以军事、科技实力为基础的国家主义力量;二是美国的货币帝国主义;三是美国的资源帝国主义;四是美国的农业和粮食战略。此外,笔者认为,美国政府深受华尔街投资银行的影响,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灵活地运用“投资银行思维方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早在2007年春天,笔者就写了一篇文章《美国金融霸权中的“投行思维”》,对此做了如下揭露?。

美国是当今世界霸主。一定程度上,即便是日本、欧洲、抑或崛起中的“金砖四国”,都难以单独与美国分庭抗礼。美国的霸主地位,不仅表现在经济上,而且表现在政治和军事上,甚至还表现在文化上。美国之所以称雄于世界,归根到底是由其强大的金融实力决定的。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发战争横财,初步奠定了霸主基础。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国凭借美元的特殊地位,在全球范围内纵横捭阖、翻云覆雨。虽然美国经历多次冲击,也曾一度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其霸主地位至今依然牢固。原因之一,就是美国是地地道道的“资本运作”高手;换言之,美国擅长运用“投行思维”。美国用投资银行思维方式处理重大国际问题,可谓是得心应手、屡试不爽,总在困境中化险为夷,顺境中乘风破浪。

投资银行是指资本市场中提供资本运作服务的金融中介。相对于商业银行的保守,投资银行更加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前者主营存贷款业务,提供间接金融服务;后者主营证券业务,提供直接金融服务。直接金融的一个特点,就是在信息充分披露条件下投融资双方自担风险,也就是说,投资银行主营业务为“雁过拔毛”,自己较少承担风险。但要将“雁毛”顺利收于囊中,就必须善于“运作”。 所谓“资本运作”,本意是指对资本的专业化运营和管理,包括融资和投资两个方面,即“把钱借进来和投出去”的意思;但是投资银行玩的都是人家的钱,一般较少动用自己的真金白银。这里的“运作”,字面上是“中性”的,不知何时开始有了“贬义”,这已无从考证。

资本运作的典型形式是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PO)和并购(M&A)。为了顺利开展IPO和 M&A等业务,投资银行往往要对企业实施“重组术”。“重组”具体表现为核心业务“分拆”和不良资产“剥离”等形式,表面上是资产重组,实际上是利益重组;即通过重组企业资产负债结构,进而重组当事人的利益结构。此外,投资银行还常用“分散”和“对冲”等手段进行资产组合风险管理。有时,投资银行也“操纵”市场,以获取超额利润。尽管“操纵”为法律和道德所不容,但总是屡禁不止。因此,所谓的“投行思维”,无非是金融巨头凭借资本优势,灵活实施各种“资本运作”技巧、获取垄断利润的思维。这种思维,既可作为进攻性武器,也可作为防御性手段;扩张时能用,防守时也能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