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医生?

以什么为基准选择医生?

我经常被问到:“怎样选大夫好呢?”每当这时我就会“嗯……”上半天,因为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最近的周刊杂志上常常登载类似“百所推荐医院”之类的文章,也出版了“医院指南”一类的图书。但是按照这些文章去选医院,我想得不到理想结果的情况会占多数。

我想用与此无关的例子来说明其中的缘由。我很喜欢吃咖喱饭,一连吃上三顿也不在乎,还经常自己动手做自制咖喱。虽然绝对算不上美食家,但我遍寻咖喱名店,已经吃遍了东京都内6成以上的咖喱店。我买了咖喱名店50家之类的指南,按图索骥去吃,但能满足我的期待的不过1~2成。

有时心血来潮拐进去的小店比所谓的名店好吃得多。所以我常想指南真靠不住。即便如此,我还是觉得连指南上的名店都不知道的人不配自我标榜是咖喱通,所以我还是不敢自命不凡,看了书才会出门。因此,我思考过为什么指南上的评价和我的评价如此不一样,这当然和每个人的口味不同有关。这个世界上既有喜欢口味清淡一点的人,也有喜欢厚重一点的人;有人喜欢酸,也有人喜欢甜,各不相同。谁也无法保证美食评论家推荐的咖喱店,我吃着一定好。而且这种情况下要想判定是美食评论家的观点对,还是我的感觉准确是件很困难的事。

召集10个普通人让他们品尝各个饭店的食物,8个人以上的人说好吃的店就算是好吃的。相反,如果有6个以上的人说不好吃,就认定这个店不行。然后再请美食评论家品尝各家的食物,让他们分出好吃的店和不好吃的店。如果只把其中和普通的10个人评价一样的人认定为美食评论家的话,这时再按评论家的评论去吃,也许就不会错了。

所以,对是否好吃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进行断定都如此之难,那么对医生的评价以及对医院的评价就更难了。作为患者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经历,因此对医生和医院的评价也会不一样的。既有因为医生给他检查得仔细而认为这个医生是好医生的人,也有人认为不给自己做过多的不必要检查的医生才是好医生。这种场合因为没有给大家什么是必要的检查的相关信息,所以每个人的判断也就会是不一样的。

还有人认为周六、日也给看病的是最难得的大夫;也有人选某个医院是因为这个医院解释仔细、对孩子态度好。因为人们选医院和大夫的依据因人而异,所以在此我也不能说这样选择医生是正确的,等等。只有一点要强调,那就是认为检查得仔细或给开得药多、给开猛药就是好大夫,并根据这一点来选择医院,是不明智的。我认为比起给你做很多检查的大夫来说,仔细给你进行诊断的大夫是好大夫;尽量少开药,而且开的药比较温和的是好大夫。如果你陷入不知找哪一个大夫好的迷局,与其依赖网上信息或书上的评论,不如找一个性情和你合得来的人获取情报才是上策。这时,拥有和你价值观相同的朋友越多,对你越有利。

最重要的是平时多维护一些能和你互相交流信息的朋友。这种情况应该去什么科?因为上述原因,我无法告诉大家应该这样选择大夫,但我可以回答应该去哪科这个问题。我常常听到有人问:“医院里有小儿科、耳鼻喉科、皮肤科、脑外科那么多的科,孩子不舒服的时候到底应该去哪科呢?”比如孩子只是流鼻涕,该去小儿科呢,还是耳鼻喉科呢?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相当难回答。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导致流鼻涕的原因不止一个的缘故。比如感冒会流鼻涕,过敏性鼻炎也会流鼻涕。如果是感冒就应该去小儿科,但如果是鼻炎就应该去耳鼻喉科了。但问题是家长们往往弄不清是感冒还是鼻炎,所以很迷惘。这种情况就要看流鼻涕的时间长短了。如果是鼻涕流了2~3天的话,应该先去小儿科(感冒的可能性大);如果持续2周以上的话,过敏性鼻炎的可能性大,应该去耳鼻喉科。眼眵多时应该去小儿科还是眼科,尿布湿疹或水疣应该去小儿科还是皮肤科等等,和流鼻涕一样,家长常常很困惑。出现感冒症状,同时眼眵多的情况应该去小儿科,只是单纯眼眵多的情况应该去看眼科;但尿布皮疹和水疣就比较难决定。轻微的尿布皮疹去小儿科就行了,但迁延不愈时应该去皮肤科,查一查是不是真菌感染。长了水疣如果去皮肤科,一般大夫会给切除,孩子会因为恐惧而大喊大叫,但多数皮肤科的大夫认为水疣确实应该切除,而坚持切除;如果是去看小儿科,多数小儿科的大夫认为,即使孩子长了水疣对身体也没什么危害,没必要切除,而不主张切除。所以长水疣时,我建议家长去看小儿科

过敏性皮炎的选择更加困难。很多皮肤科的大夫认为:“类固醇如果用得好,就不是什么可怕的药物(而坚持用类固醇)。”而对食物疗法持批评态度;但不少小儿科的大夫认为:“尽可能不用类固醇,应该用食物疗法。”我本身觉得类固醇和食物疗法各有千秋,所以去看小儿科也行,皮肤科也行,只要是你认可的大夫就行。医院里的各个科室此外,对于去哪个科就诊家长们有无尽的疑问,不可能在此一一说明。但医院里都有什么科,这些科都治什么病,是对患者有益的最低限度的知识,所以在此简单说明一下。

首先按年龄划分有小儿科、内科、老年科,还有专门给青春期的人看病的青春期内科。小儿科的接诊对象为15岁以下,内科为15岁以上,老年科的对象是60岁以上的人群。此外还有内科和外科两大分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进行手术,也就是说必须接受手术治疗的疾病属于外科,而仅凭吃药就能治好的疾病属于内科。但是,耳鼻喉科、整形外科、眼科都会进行手术。因此内科与外科都是针对内脏的疾病而言的,内脏以外的疾病由其他科治疗。内脏以外的部分还有更细的区分。

脑子的疾病要做手术时看脑外科;眼睛的疾病看眼科,耳、鼻、咽喉的疾病看耳鼻咽喉科(也叫耳鼻科);骨骼、肌肉方面的疾病看整形外科;皮肤疾病看皮肤科,诸如此类各有各的治疗范围。比较特殊的还有精神科、神经内科、形成外科等。精神科主要治精神方面的疾病,同时也治脑病。除了统和失调症、抑郁症以外,小儿精神科还治厌学症、自闭症厌食症等等,并给家长提供帮助(癫痫可以到精神科、神经内科和脑外科等各种科室治疗神经内科负责治疗中枢神经系统以及末梢神经方面的疾病等性质类似内科的疾病。

这样说太抽象吧。比如出现手颤、腿脚不听使唤、走路时向一边倾斜等症状时,可以去看神经内科。头痛、头晕严重时也可以看神经内科(头晕几乎都是因内耳方面的异常,偶尔也有因为脑病引起的,所以最好先去看耳鼻喉科)。另外,肌肉营养障碍之类的肌肉方面的疾病神经内科也负责治疗。再有就是形成外科。我常常听人说不明白形成外科和整形外科的区别。这两个用词确实很接近,令人费解。如果按词典上说的就是:“用外科的手法治疗先天的或出生后发生在身体表面或接近表面的组织、器官的形状以及色调的异常、变形等,尽量使其接近正常形状,以此为治疗目的的科室即为形成外科。”稍微有些费解。

举例来说,比如用激光治疗血管瘤(痣)或手术治疗先天性的多指或少指,使其达到五根手指的正常状态。这些都是形成外科的工作,这样说大家明白形成外科的意思了吧。还有成人光顾的美容整形,人们常把它误认为是形成外科,但形成外科原本的意思和美容外科是不同的。简而言之,满足我想使胸部变大或我想变成双眼皮这样的愿望的是美容外科,而形成外科说到家是以治病为工作目的的地方。要有一个熟悉的大夫医院有这么多的科目,而在日本,多数开业医生都打出自己的专业作招牌。也就是说,开业医生他都会说,“我是内科医生”,或“我是眼科大夫”。但是,在外国大多数开业医生的诊所里什么病都看,他不强调自己的专业,都是以家庭医生的状态存在的。(外国的)开业医生如果你得的是简单的疾病,不管你是大人还是孩子,也不管你是眼睛的毛病还是耳朵的或皮肤的问题,他什么病都看。

如果你得的是不找专业医师就治不好的疑难病,他会给你介绍专业医师。我个人认为由开业医生治疗日常常见的所有小病,而由医院的专业医师治疗比较难治的大病的形式比较理想。日本没有形成这样的形式,所以我奉劝大家找一个不管你遇到什么事都愿意给你当参谋的熟悉的大夫。一个好的开业医生,如果碰到他自己专业以外的或没把握的问题时,他马上会给你介绍专业医师的。如能找到一个可以给你介绍可信赖的专业医师的主治大夫,是最理想的。

患儿的生活护理我经常被问到孩子生病了,生活护理该怎样做?问这样问题的一般是那些孩子得了感冒或肠胃炎这种急性病的患儿家长。如果是心脏病或肾病等慢性病,症状轻微的和比较重的生活方式会很不一样,主治医生都会对每个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指导。所以只要按照医生的指导去做就行了,但像感冒或肠胃炎这样的常见病,大夫一般不会逐个指导。如果是比较爱问问题的爸爸妈妈就没问题,他们会直接问大夫“必须要静养吗”或“洗澡的问题怎么办”等等;但比较客气的家长会觉得看着大夫挺忙的,问这么低级的问题是不是不好?可回到家里就犯愁了。所以,我想在此仔细说一说病童的生活问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