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变化从妈妈开始(3)

  

那时乾埙还很小,只能在一旁看着我练琴。现在他学习爵士乐,没花多长时间就弹得很好。我想,这和他小时候受的熏陶是分不开的。我还喜欢画画,并且画得不错,初中时在各种比赛中拿了不少奖项,也曾想过报考美术学院。可是由于父亲的强烈反对,我不得不放弃理想,却始终没有放弃作画。虽然只是业余水平,但独自在家有空时,我就会研究各种画风,也经常动手画上两笔。现在,我们家挂着几幅我自己画的油画和水彩画。更欣慰的是,乾埙在外头不管看到什么画,都觉得不如我的画好看,并以我为骄傲。想到会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更热衷于保持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有意义,而首要的是我们有效教育他们,“言传身教”则是最能影响他们的一种方式。 

如果希望孩子们尽全力去做某件事,或者希望他们热爱学习新知识、勇敢挑战新事物,那我们当妈妈的就首先要做到这些。我们可以重拾年轻时的梦想,也可以选择一直喜欢或者擅长的东西,比如开车、外语、钢琴、花式溜冰等。只要孩子们看到我们乐在其中,他们就会明白,妈妈就是最好的榜样。

远离电视机

“孩子不爱念书,就知道成天看电视,我快被气死了。”

大多数家庭都会为孩子看电视的问题头疼不已。其实,电视节目是非常有趣的,如果你希望孩子仅凭自制力就能抵御电视的诱惑,恐怕有些不切实际。如果你希望孩子们把看电视的时间都用来看书,那么首先父母要远离电视机。父母以身作则,绝对要比成天在孩子耳边唠叨有效得多。 

我们常常能看见这样的场景,做爸爸的自己横躺在沙发里,用手上的遥控器来回换台,嘴里却对孩子吼道:“快去念书!”“看看你的破成!”我认为这是最糟糕的教育方式。电视并不是利于孩子学习的媒介,但是家长们拿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去强求孩子,只会助长孩子的反叛心理,削弱他们的学习热情。

还有一些家长,白天当着孩子的面不看电视,但到了晚上孩子睡觉以后,又轻手轻脚地走到客厅,打开电视,自己独自享受,并认为“只要不让孩子看到就好”。这种做法虽然比起前者要好一点,但仍旧是有问题的。我认为,与其强迫孩子戒掉看电视的习惯,不如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心实意;与其强迫孩子用看电视的时间来学习,不如教会他们享受学习中的乐趣,做到寓教于乐。有不少的家长认为看电视一无是处,于是强迫孩子远离电视机,因此每天陷入与孩子的战争中。然而,强迫孩子反而会引起负面的作用。

如果在家里不能看电视,孩子们就会跑到朋友家、邻居家去看。再小的孩子,也不会百分之百听话。特别是现在的学生,比起电视,他们更沉溺于计算机游戏。在我周围,不少父母抱怨孩子中了计算机游戏的毒,完全不能自拔。于是,他们撤走家里的计算机,但这并不等于就帮孩子戒掉了游戏瘾。出了家门,满街的网吧照样在等着他们。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承认,唠叨丝毫不起作用。你需要做的是,把他们带入一个新的活动领域,让他们在汲取知识养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在游戏中的那种快乐。 乾埙上小学的时候,特别喜欢看动画片。每当他看电视时,我也会坐在一边陪他一起看。什么《巴巴爸爸》《圣斗士星矢》,我也很爱看。看过之后,我们还会一起讨论当天播出的哪个场面最有趣,一起推测下一集的内容……

但是我自己从来不看电视。准确地说,我是太忙而没有时间去看电视。练习钢琴、看书、做家务,还有其他的爱好,让我一天24小时都快不够用了,根本没时间去看电视。我丈夫也一样不看电视。你需要做的是,把他们带入一个新的活动领域,让他们在汲取知识养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在游戏中的那种快乐。这里要强调一点,在看电视这个问题上,爸爸的作用至关重要。很多家庭在集体戒掉电视后,忍不住又重新看起来,大多是因为爸爸。至于乾埙的爸爸,本来就不大喜欢看电视,再加上他平时要准备升职考试和学习外语,常常一回家就翻开书本学习,所以基本上也没有看电视的时间。我从没对乾埙说过“别看电视了”、“关了电视去念书”之类的话,但是他长大后自动远离了电视机。我和他爸爸不看电视,是影响他的主要原因。如果你认为电视是影响孩子学习的罪魁祸首,希望孩子把看电视的时间用来学习,那么请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远离电视,相信孩子会随着你的变化而改变。

让孩子明白妈妈对每件事尽了全力有些孩子小时候明明很优秀,可长大后却逐渐归于平凡;而有些不起眼的孩子,长大后却变得聪明和优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人活着都要经历困难的洗礼,但是有些人以失败告终,有些人却转败为胜。两者的区别何在呢?记得在一次采访中,一位在演艺圈打拼许久、最终选择隐退的艺人说过:“在我的演艺生涯中,努力多于幸运,也多于不幸。”人与人的差距,很大部分取决于是否具有全力坚持到底的毅力。这个道理仅凭嘴说似乎并不具说服力,不过一旦身边有了成功的例子,你就会体会到其中的真谛。我坚信,只要乾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言放弃,为自己的选择全力以赴,他就一定会成功。

人活着都要经历困难的洗礼,但是有些人以失败告终,有些人却转败为胜。在IMF危机下,乾埙坚强地挺了过来。我相信以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都能够勇敢战胜。因为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正因为如此,我计划写一本关于乾埙的书。起初,几乎没有人把我的话当真,也许他们都在想:书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写的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