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的埃勒里(2)

布彻和李编剧的“逮捕凶手”(1945)可以看做是《九尾怪猫》的前驱作品。曼哈顿出现一夜晚用刀子划伤年轻女性手腕和面部的疯子。最后一名女子在迷宫中被袭击,埃勒里和警察守住了唯一的出口。但令人不解的是迷宫中没有人具备成为凶手的条件。

同样由二人编剧的“幻影”(1946)和康奈尔?伍尔里奇的《后窗》类似。妮奇向埃勒里宣称她在晚上目击对街办公室里的一桩谋杀,可是检查那处办公室却没有发现尸体或者任何打斗的痕迹。

无论是丹奈和李创作的剧本,还是布彻和李合作的产物,它们都很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给予读者充分的解谜线索,但是谜团又很巧妙使得大部分听众无法挑战成功。只是广播剧剧本只有极少数由奎因改编成小说,或是重新刊登在《EQMM》上。不过今年美国将出版一本奎因广播剧剧本精选集,或许能一窥其中魅力。

好莱坞遭遇滑铁卢

丹奈和李在30年代后期曾经为哥伦比亚、派拉蒙和米高梅做过编剧。可是,他们的大部分方案都被束之高阁,没有拍成电影。三四十年代正是侦探剧大行其道之时,福尔摩斯、菲洛?万斯、陈查理等相继搬上银幕,好莱坞也没有理由不关注风头正盛的埃勒里。其实,在1940年到1942年间就有7部奎因电影上映。

首部奎因电影是由共和电影公司出品的“西班牙披肩之谜”(1935)。唐纳德?库克成为了第一个埃勒里的扮演者,库克俊美的外貌使得导演为他增加了不少爱情戏。尽管小说中没有出现理查德,但是电影中还是在开头出现了一小段盖伊?阿舍扮演的探长。虽然删减了奎因的大块情节以及埃勒里的大段推理,但是编剧阿尔伯特?德蒙德的改编较之大部分奎因改编电影显得更接近原著。

虽然有很多不足,但是共和电影公司显然还是借此吸引了不少观众,第二年它又出品了第二部改编电影《柑橘之谜》。这部电影几乎难以看出是根据《中国橘子之谜》改编的,导演突出的不是离奇的倒置犯罪,而是埃迪?奎兰本人。他扮演的埃勒里和小说形象差距甚远,他的招牌是插科打诨、傻笑而不是推理演绎。也许是这部电影过于拙劣,在其后4年的时间里就再也没有奎因电影上映了。

1940年开始,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制作了一系列奎因电影,由拉尔夫?贝拉米扮演埃勒里,查理?盖普温扮演理查德,玛格丽特?林赛扮演妮奇,詹姆斯?伯克扮演巡官。这些作品都是松散的建立在奎因小说之上:

《大侦探埃勒里?奎因》(1940),基于小说《生死之门》;

《高级公寓之谜》(1941),据说基于广播剧《三处刮痕》;

《埃勒里?奎因和完美的犯罪(1940),基于小说《恶魔的报酬》;

《埃勒里?奎因和谋杀环》(1941),基于小说《荷兰鞋之谜》。

贝拉米离开之后,哥伦比亚公司选择了威廉?高冈作为继任者。三部高冈主演的均于1942年出品,分别是:

《千钧一发》,故事来源于小说《龙牙》;

《孤注一掷》,据说基于短篇小说《乐善好施者》;

《敌方间谍遭遇埃勒里?奎因》,源自小说《希腊棺材之谜》。

奎因迷不必被那些改编原作的名字所迷惑,因为它们实在平庸无比。这些电影将原作的情节、人物改的支离破碎,只是案件稍有原作的影子,难以说是标准的改编作品。比如《大侦探埃勒里?奎因》,死者变成了体育大亨、家庭暴君约翰?布劳恩,他死在上锁的书房中,喉咙被切开了。作为裁纸刀的凶器不见了。房里的妮奇?波特是唯一的嫌疑犯,埃勒里坚信她是无辜的,决心解决这桩不可能犯罪。

和之前几个奎因的扮演者不同,威廉?高冈扮演的埃勒里比贝拉米稍微好些,人物带有某种忧郁的性格———没有俏皮话,没有插科打诨。电影不再包含闹剧的成分,而且将场景设置在二次大战时期,比如,在《敌方间谍遭遇埃勒里?奎因》中,埃勒里遭遇了一小队纳粹间谍。

其实在奎因的小说中,莱特镇系列小说具有很多适合改编电影的元素,可惜的是没有哪部好莱坞奎因影片是有关莱特镇的。此后直到1972年奎因作品才再次被搬上银幕,而且基于莱特镇小说《十日惊奇》改编而成。这部同名电影由法国和意大利合拍,场景变成了法国,甚至侦探也变成了哲学教授保罗?罗杰斯,但是电影整体较为忠实原著小说。奥森?威尔斯扮演的西奥多?范霍恩喜怒无常,不像是主角倒像是反角。安东尼?帕金森扮演的继子(小说中的亲子霍华德在电影中变成了继子)倒是与之相应,非常神经质。里维斯评价这部电影说:“在整整100分钟里强迫我们忍受着拙劣的象征手法,此外别无?物,除了皮柯里的表演以外没有一点人性化。我觉得这部电影难以忍受,好像卡莱尔所说他读可兰经的那般感觉,我无法把它推荐给任何奎因迷,除了那些也许希望借此远离尘世的观众。”

和两位作者在好莱坞无所建树的情形一样,埃勒里的电影也同样遭遇滑铁卢。丹奈甚至表示,如果晚上他正在看电视而一部奎因电影上演了,他会钻到被窝里面去。影评家汤姆?托兰也同样指出:“他们既没有设法将小说中富于才气的情节转变成电影,也没有试图塑造一个值得纪念的银幕形象;这些电影观众———特别是那些埃勒里?奎因迷———不得不面对这样一堆二流电影。”

此外,日本松竹电影公司曾经在1979年基于奎因的《凶镇》拍摄过一部电影。这部名为《三封没有送达的信》(配達されない三通の手紙)的电影由导演过《砂器》等影片的野村芳太郎担任监督,主演是曾经主演过《望乡》等影片的栗原小卷。和《十日惊奇》类似,影片被设置在日本,侦探的名字也没有叫埃勒里?奎因,而是更名为罗伯特,不过情节仍然忠实于奎因的原著,并且获得当年日本学院奖和电影旬报奖(都是女配角奖,获奖者为小川真由美)。该片首映式时,丹奈还专程赶到日本出席仪式。

奎因进军电视剧

40年代后,黑白电视广为发展。有关于埃勒里?奎因的创作也逐渐向这个领域延伸。

1950年10月第一部奎因系列电视片《埃勒里?奎因冒险史》在美国杜蒙电视台首播。理查德?哈特成为第一位在电视片中扮演埃勒里的演员。他身材魁梧,喜爱运动,留着不大相配的八字胡,弗洛恩兹?艾姆斯扮演他的父亲。1951年1月,因哈特突发心脏病去世,李?鲍曼接替了他的角色。该片反映不错,还赢得了《电视指南》杂志1950年最佳侦探电视奖。

第二部《埃勒里?奎因冒险史》(后更名为《神秘事件是我的职业》)系列片在1955年由几家电视台联合拍摄并在不同电视台同时播出,包括了32集30分钟电视片,休?马洛扮演埃勒里,艾姆斯继续扮演老奎因,夏洛特?凯因扮演妮奇?波特。马洛和凯因早些时候曾在广播剧中扮演埃勒里和妮奇。演员都非常接近奎因迷对于小说的想象,但是剧本相当糟糕,视觉效果也很差。

第三部奎因电视系列片《埃勒里?奎因冒险史续篇》由阿尔伯特?马克柯瑞担任制片———这是50年代电视剧领域响当当的名字———于1958年9月开始在NBC播出。乔治?纳德出演埃勒里,这位1955年获得金球奖的演员对于扮演埃勒里?奎因来说稍嫌年轻,表演也只能说差强人意。这个系列片中有好几集改编自奎因小说,包括《玻璃村庄》、《王者已逝》、《十日惊奇》、《生死之门》、《九尾怪猫》和《双倍,双倍》。编剧删除了《玻璃村庄》中的浓厚的反麦卡锡色彩,并用埃勒里?奎因代替了约翰尼?辛恩,但是保留了小说中大部分情节结构。除了这集以外,其他的改变都非常糟糕。还有不少是改编自别的侦探作家小说的作品,同样不能令人满意。二十集之后,李?菲利浦接手了埃勒里的角色,他扮演的埃勒里是一个有意识有同情心的人。可是没有挽回败局,不久之后,这个系列就被所有理智的奎因迷放弃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