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问地方政府的GDP冲动如何引导?

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68 6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6%。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缩写为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也是各国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统计数字。

从1985年起,我国的GDP核算开始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同时进行。也是从1985年起,这个权威的GDP统计数字就陷入了一个怪圈:1 1>2,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GDP之和,常常高于全国GDP的总量。

比如“十一五”规划中各地区制定的GDP增长率平均值是101%,大大超出全国75%的增长率;而地市一级的平均值是131%,县一级又上升到142%。

GDP增长率的层层加码,已经是个很普遍的现象,它折射出地方政府对GDP数字的渴望与冲动。因为GDP的成绩,就是各级领导和政府部门的政绩;GDP的排行榜,就等于各地经济发展成就的光荣榜!

● 深入采访

记者:过去我们对GDP增长速度的要求,让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的增长,也使得中国经济的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大大增强。那么在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中,GDP还会不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我就此采访了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

郑新立:GDP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因为在中国发展还是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尽管指标都做得很好,总量做得很小的话也不行,发展还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要素。

因为我们现在还处于经济的快速成长期,我们的人均GDP只有4 000美元,美国是4万美元,我们跟人家差距那么大,所以中国在近10年到20年的时间里,还处在一个快速成长期,我们要在发展中来解决各种矛盾。

通过发展来解决收入不均衡的问题,通过发展来解决环境问题和结构不均衡的问题,通过增量的调整来解决结构方面的缺陷,不是削长补短,而是通过加大对薄弱环节、短线领域的投入使它能够迅速做大。

如果有经济发展速度,结构调整就快;如果没有经济发展速度,停下来进行调整,是很难完成的。所以发展还是第一位的事情,但是我们这个发展不是以GDP论英雄。

记者: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努力作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如果GDP还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发展指标的话,那怎么把地方政府从GDP的考量当中解放出来呢?

郑新立:这有一个科学的权重,我们有7大指标,GDP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会像过去那样的光看GDP,发展速度只是7个指标之一,也就是说1/7来看你的速度,1/7看你的需求结构,1/7看你的产业结构,1/7看你的要素结构,1/7看你的城乡结构,还有1/7看你的环境、人与自然方面的和谐。总之,我们全面考虑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全面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

● 权威声音

马建堂,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各地GDP之和与全国GDP总量不一致不是一个新问题了。中国的GDP是分级核算,在所有实行分级核算的国家这种情况都存在。现在需要我们承担的问题就是这个差距偏大。由于排名排序的影响,对GDP附加了太多的东西,GDP不堪负荷了。厉以宁,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对地方政绩的考核,我们应该采用综合指标,而不能单纯看GDP的增长率,因为GDP的增长也可能造成环境的破坏、污染等。所以地方政绩的考核应该走综合指标考核的道路。经济增长是重要的,我们选择什么样的增长方式,我们的经济增长质量将可能会下降或是提高,所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重要的。陈耀,经济之声特约观察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GDP作为一个国民经济核算的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地方政府要重视GDP,但第二句话就是不能唯GDP。作为一个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它只是衡量了我们发展的结果,它没有计量这种发展的成本,就是说你创造的这么多的GDP里面没有减去耗费的资源和环境的损害。就是说在追求GDP的同时,我们不要以损害环境和浪费资源为前提。另外就是在对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价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对每一个地方政府统一按照同样的权重来评价,因为不同的地区定位是不一样的,所以这里面我们一定要注意国家在国土空间的规划中对不同的地区它所体现的主体功能不一样,根据主体功能的情况来对个地方的绩效作一个科学的评价。

● 观点链接

地方政府的GDP冲动如何引导?

《瞭望周刊》:地方政府官员考核上存在的“唯GDP主义”是导致地方政府单纯追求GDP,不太重视环境保护和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的重要原因。

新华社: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2010年不再将GDP作为约束性考核指标,同时还首次提出,应使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与人均生产总值增幅基本同步。要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

《新京报》: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透露,广东省将改变对各级干部的考核办法,新考核办法中,经济增长的指标占整个考核指标的比例不到30%。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