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好宝宝行为举止篇(7)

7.不要说我是“人来疯”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会有这样的烦恼:宝宝平时安安静静、乖巧听话,一旦家里来了客人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大喊大叫、上蹿下跳,精力旺盛得不得了,一刻都停不下来。宝宝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反常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来疯”。

小齐今年四岁,是个非常安静、乖巧的小朋友。一天,家里要来客人,爸爸妈妈一大早就开始忙活,小齐则乖乖地在自己屋里画画。没多久,客人来了,是爸爸妈妈好久不见的老朋友,大家坐在沙发上开始亲热地交谈起来。这时候,小齐也不画画了,在客厅里围着客人不停地打转,一位阿姨夸他长得可爱,让他更加兴奋,开始“耍宝”:扮鬼脸、唱歌、背唐诗……大人们的谈话被小齐搅得一塌糊涂。爸爸生气地呵斥了他几句,可是他只安静了几分钟,之后继续“发疯”。爸爸妈妈和客人的脸上都出现了尴尬的神色,气氛变得怪异起来。

“人来疯”是很多宝宝在成长过程中要经历的阶段,它最大的特征就是“以我为中心”。一般来讲,宝宝在两岁之后就会出现表现自我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的自我意识逐步提高,当生活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让宝宝无法满足自己的表现欲时,宝宝就有可能出现“人来疯”的行为。

父母最无奈的恐怕就是宝宝在客人面前“发疯”了,不让他闹吧,他不甘心、死缠烂打;让他闹吧,谁知道他会做出什么让人“跌眼镜”的事来。所以,面对宝宝的“人来疯”,很多父母感到头疼。那么,父母要怎样做才能改正宝宝的行为呢?

改变教育方式

通常情况下,有两种教育方式容易让孩子出现“人来疯”的现象:一种是溺爱。平时父母把所有的爱、关注放在孩子身上,让他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观念。而客人的到来分散了父母的注意力,孩子为了得到父母关注就会做一些反常的事。另一种是严厉。孩子长期生活在严肃的氛围中,内心的表现欲得不到发泄。当客人出现时,父母的注意力就会从孩子身上转走,这让孩子得到一个舒展内心压力的机会,因而做出反常的事也是在所难免。所以,父母要改变教育方式,给孩子真正的关爱,让他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

探寻孩子的心理需求

有的孩子渴望表现自己,这时,父母要给孩子表现的机会,满足他的表现欲。此外,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要多陪陪孩子,和他一起游戏、学习,孩子受到父母应有的重视就不会在客人面前表现得过分张扬了。

规范孩子的日常行为

为了防止孩子出现“人来疯”的举动,父母就要及时规范孩子的日常行为。例如教会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客人来了怎么做等,让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父母还可以表示鼓励和赞赏,以增强他的自我控制能力。

让孩子多接触人群

每个孩子都是好奇宝宝,渴望了解一切新鲜事物,经常待在家里的孩子一旦遇到陌生人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不常接触外人,他不知道怎样和陌生人相处,于是就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一些不当的举动。所以,父母要让孩子多参与集体活动,给他充足的发展空间,培养他的人际交往能力,并教会他与人相处的方法。这样可以避免孩子成为“人来疯”。

鹏鹏以前也是个有些“人来疯”的小孩,常常做一些让爸爸妈妈和客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不过,经过妈妈的“调教”后,鹏鹏发生了很大转变。妈妈先是给鹏鹏讲了“人来疯”给客人带来的困扰,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妈妈表示可以让他参与大人的交谈,不过要转变自己的表达方式:见到客人时要先问好,然后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当爸爸妈妈和客人谈话的时候,可以送上一杯水;如果想表演节目要事先征得客人的同意;表演结束后要把时间留给大人,自己去做其他事。鹏鹏接受了妈妈的建议,不再当着客人的面“以我为中心”。渐渐地,鹏鹏越来越懂事,赢得了客人的好评。

篮球的故事

学校的体育室来了一批新成员:篮球、足球、毽子、跳绳……活动时间到了,小朋友们一窝蜂地冲进体育室,挑选自己喜欢的体育用具。这时,一个小男孩拿起一只篮球拍了一下,篮球一下蹦起好高。看到这么多小朋友,篮球很兴奋,一连蹦了好几下,当它听到小男孩说“这个篮球真棒!”的时候,它更开心了。

“我要跳得更高些,这样所有的小朋友都会和我玩。”篮球心想。于是,它不停地蹦呀、跳呀,碰掉了天花板上的电灯,砸破了门窗上的玻璃,同时也吓坏了体育室的小朋友们。

“篮球发疯了,快跑呀!”一个小朋友惊恐地叫道。大家一股脑涌出了房间,用力关上了门。

篮球难过极了,它安静下来,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其他体育用品告诉他:“你表现得太张扬了,破坏了愉快的气氛,所以小朋友全都跑走了。”篮球听后,羞愧地低下头。从此以后,它再也不随便表现自己了。

面对孩子“人来疯”的现象,父母也不必过于担忧。当孩子的年纪越来越大时,他的自制力也会变强,父母只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他的行为,“人来疯”的现象自然会消失的。需要注意的是,父母不要对孩子的行为过分指责,只有用耐心和爱心,才会让孩子主动改正错误,做一个稳重、懂事的好宝宝。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