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亲情拓展

“教以孝,所以敬为人父者”,在家庭内部,子女学习向父母尽孝道,这个品质一旦培养出来,自然扩充,就是敬天下之为人父母。在社会上,年高德重的人也就会自然赢得你的尊敬,而不需要到社会上再另加上一种教育方法。这完全是一种至情的自然拓展。

无此事却有此理

“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在你的家族里你要知道长幼有序,对待兄长要有必要的修养。我们读《曾国藩家书》,他和他弟弟之间的关系就非常让人羡慕。一个懂得与兄弟相友爱的人,到社会上去,自然知道怎么样和同辈人打交道。

现在社会独生子女政策大概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悌”字如何落实?我想,一是读书,更重要的是没有兄弟姐妹,但是这个理还在。这个“理”是人心内在的良知、良能。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性的认识,儒家文化认为我们表现出来的在道德和修养上的内容不是外来强加给我们的,不是人为训练出来的;而是我们的内心自然的表现,本身我们的内心就蕴含这种力量。本身蕴涵这个力量,不见得都能够全面地显露出来。

比如说,一个人从小失去双亲,他没有见到自己的父母,如何尽孝道?他身上会不会体现出孝的品质?当然会啊!是他的人性使然。同理,他没有兄弟呢?古代也有可能有独生子,就这样一个孩子,所谓一脉单传,那不是独生子吗?跟现在不是一样吗?这个人身上有没有悌的精神?会不会有呢?也会有的。原理在这儿,没有这个事儿,就是事实上在他的家里没有哥哥、弟弟,就自己一个独生子,但是有这个理,他心中蕴含着对兄长的那种尊敬的能力。这个道理能不能理解?好不好理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