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拒绝这样的成功

“虽得之,君子不贵也”,这句话意味深长,非常深刻,也非常有力。“虽得之”,即使不爱其亲不敬其亲能够存在下去,在这种凶德横行的社会里自己得到了自己的好处,有了自己的位置(古文本把“之”写成了“志”,意思是一样的),获得了一定的利益和社会地位,“君子不贵也”!

在这样一个缺乏人性气息的社会里,君子采用了强烈的批判态度,君子不会去阿谀奉承,去赞赏、去顺从,“不贵也”!心里有强烈明确的道德判断,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凶德、败德。这句话之所以非常重要,就在于“不敬其亲”和“不爱其亲”这种情况是能够存在的,或者是能够在相当一段时间存在的,可是这种存在是以什么为代价的呢?是以丧失了人性的最宝贵的那部分为代价的,是在人活得不太像人的情况下生存。你虽然活着,但不太像人样,苟且偷生,苟延残喘,仅仅是还没死而已,像工具一样活着。君子在这个时候是泾渭分明的,“不贵也”!这个“不贵也”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心中的操守、心中的判断是没有丝毫动摇的。

越到这个时候越会有奇怪的理论出现来证明孝亲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悖亲悖德是社会发展的方向。这样的理论带着其复杂而怪异的逻辑居然能说服很多人,尤其是很多讲理性的人。什么样的人不容易说服?感情浓烈的人说服不了,理性偏重的人容易被这种逻辑的怪相引导开,使他走到凶德这条路上去,人光有理性是不行的。“君子则不然”,君子当然不会顺从凶德。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