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民间的自信

“谨身节用”,谨身,行动举止非常小心;节用,很节俭。

“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这个孝就是一个儿子对父母怎么样做,这里说得很清楚,他要自食其力。

民间的自信

说到这儿,五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讲完了。但是我们不要被五位蒙蔽住,孔子讲的时候,前面有两个很重要的字“先王”,意思是从前怎么样怎么样。到现在哪儿来那么明确的划分啊!孔子那时候春秋末年都乱了套了,孔子那时候的天子按现在的话叫“不作为”,也不可能表现出什么;孔子那时候的诸侯都不作为了,作为不出来了。

鲁定公、鲁哀公没有权力,政权被三个大家族把持着。季氏家族执国政,后来季氏都不行了,阳虎说了算了;季氏有一度失权,史称“陪臣持国命”。陪臣还不算真正的大臣,卿大夫才是他的大臣,阳虎是他的家臣,家臣就是大管家,是陪臣。大管家持国命,他把季氏控制住了,等于控制住了鲁国。那个时候,你给人家讲天子之孝也、诸侯之孝也,对不起!天子、诸侯本人都没工夫听你讲,他们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了。

孔子是借着传统来讲现在,他讲这些的目的是要把很多信息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传播给当时的这些人。这叫把贵族之学拿到民间来,不这样的话,底层这些人就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孔子的弟子很多都是野人,在城外耕地的人,地位在庶人之下。这些人听天子如何如何,听诸侯如何如何,有什么用呢?有什么关系吗?虽然他们和这些大人物没什么直接的关系,但他们需要知道这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