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岛文明毁于孤独(1)

复活节岛文明毁于孤独

我和森很早就想去复活节岛,去那个谜一样的岛屿探个究竟。我们收集了大量材料,仔细琢磨研究,脑子里关于这个神秘岛的文明历史有了个大概的轮廓,就扎实地去走一走,看一看。那年秋天,我们从智利西海岸出发,乘邮轮向复活节岛进发。

摇摇晃晃走出船舱,我们走到甲板上吹风。蔚蓝的南太平洋上波涛起伏,一望无际。海风呼啦啦地吹来,拂得人头发散乱,手脚冰冷。我们裹了裹外套的衣襟,靠在船舷上说话。大海是那样原始、荒凉,四周无所依凭,我们仿佛一下子掉进了复活节岛早期文明的孤绝中。

我:“大海为什么是蓝色的?”

森:“这是海洋对阳光的吸收和反射的结果,海水对蓝光的吸收和反射、散射最强,所以……”

我:“所以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就成了一颗蓝色的星球。”

森:“人类因为仰望蓝天而得到宇宙的概念,他们曾经以为宇宙就是蓝色的。到了宇航员飞上太空时看见,蓝色的只是地球本身。”

我:“陆地植物吸收阳光,别扭地把自己变成绿色,绿色就成了生命之色。”

森:“但地球还是蓝色的,因为海洋占了十分之七的面积。”

我:“人类济济伫立在剩余的三分陆地上,困惑面对海洋的浩瀚。这说明即使在自己的地球上,人类仍是孤独的一撮。”

森:“但人类却通过自我密集和聚居,通过创建社会文明,来冲淡自己生存背景的荒凉。”

我:“人类文明延伸到海边戛然而止。想想看,如果陆地无限延伸,人类将会狂妄得多。”

森:“呵呵,有可能。只有陆地延伸到海边,看见海洋巨大而异质存在,人类才顿悟自身生命和文明的苍凉。”

我:“可以说,蓝色是一种原始的孤独色。”

森把视线伸长,望到遥远的海平线:“据说复活节岛原先也草木葱茏,物产丰饶。远古时一批海洋先民漂流过来,也想在那里自我密集和聚居,也想创建社会文明,结果却毁灭了。”

我:“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真是一个谜。”

森:“依我看,就是因为那里的陆地延伸不够充足。”

我:“呵呵,把一种文明的毁灭归于陆地延伸不够充足?这有些荒唐。”

森:“不荒唐,你想想看,这座只有一百二十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却残留有一千来座巨大的原始石像,从中可隐约窥见当时文明发展过于膨胀。”

我:“这种被当地人称为‘摩艾’的石像是用岛上的火山凝灰岩雕凿而成的,被先民们作为神来祭祀。”

森:“石头被雕琢成石像就不仅仅是石头了,还附上了社会意义。神祭祀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处于社会结构的顶端,它的建设规模可揭示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一千来座摩艾,揭示它的背后有一千的N倍的生存空间、人口数据、生产资料、消费资源等。这是一个弹丸小岛所能承载得起的吗?”

我恍然大悟:“哦!你这么分析啊!”

我们沉默了一会儿,静静地望着夕阳在海面慢慢沉落。我想起了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眼前这大海落日的景象比起王维的诗境更加凄艳绝伦。

一会儿,一座小岛出现在海域中,它看上去是那样荒凉,上面光秃秃的,花木稀少。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复活节岛。邮轮特意绕着复活节岛转了一圈,让游客大饱眼福。就在复活节岛的海边,矗立着一排苍凉的摩艾石像。它们造型怪异,表情多姿,或冷漠,或沉思,或惊讶,或孤傲。夕阳下沉,海浪澎湃,它们在大海落日的背景上构成一道无与伦比的古文明风景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