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大学 二(1)

这些年的行政工作,胡增泉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上班时间处理事情,下班时间思考问题,而且思考的问题五花八门,比如一天工作的得失,和领导同事的关系,还有哪些事情要向领导请示,有没有机会和领导拉近一点关系,得罪没得罪领导或者什么人,谁过生日或者家里有什么事情,等等,等等。用妻子的话说,干了行政,整个人就泡在了行政这锅烂肉汤里,外面看着香,里面要受多少煎熬,谁又能知道。但让胡增泉备受煎熬的,还是副校长这颗看到却吃不到的桃子。

宣布朱副校长退休已经大半年了,但位子空缺已经一年多,在退休前一年,上面和学校就安排朱副校长国内疗养出国考察,为退休做起了铺垫。按乔书记透出的口风,他已经和上级组织部门谈了,新副校长的人选,原则在校内物色。但到现在,党委也没决定把谁推荐到上级组织部门。没推荐的原因,很可能是另有原因。学校有资格竞争副校长的,最少还有三人。第一是学校组织部刘部长。刘部长长期从事行政工作,当部长也已经四五年了,按理应该提拔。但刘部长的弱点是不是教授专家,虽然有个政工研究员的职称,但那毕竟含金量不高,而副校长怎么说也应该是一位教授学者。第二位就是财务处长陈乐祖。陈乐祖既是财务处长,也是经贸系的教授,并且和他一样,也是兼任校长助理。陈乐祖和他胡增泉比,长处是掌握学校的财政大权,不仅领导出门常带他要他付账,就连平日的工作,也要问问他有没有钱能不能支出。但弱点是没有博士学位,他胡增泉虽然拿的是成人在职经济学博士学位,但那也是国家正式承认的博士。第三位是教务处长,此人不仅是教授,还是博士生导师。短处就是年龄大了一点,到十一月份,就五十一岁了,这个年龄公认的是一个可提拔也可不提拔的年龄。当然,后勤处长基建处长也不能小视,他们不仅掌握着财产大权,还有一些说不清的事情也让人说不清。

还是得积极争取一下。机会一辈子如果只有几次,那么升副校长的机会也许只有这一次,不抓住,以后后悔死也没办法了。

他决定先到乔书记那里谈谈。当然是不能到办公室去谈。到办公室太不郑重太公事公办了。前不久科技厅的领导打来电话,说科技厅要组织一个出国到欧洲的考察访问团,让辛勤工作在科研战线的政工干部也开开眼界,问他去不去。他当即表示不去。对他来说,出国早已经不再新鲜,而且是一件辛苦麻烦的事情。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国际研究合作,就让他几乎每年都要出国奔波,没有事平白无故去浪费钱财而且受苦,他才不愿意干。但科技厅领导立即批评他不关心同志。领导说你是专家不仅出国出腻了,而且搞科研名利双收。而那些工作在科研部门辛辛苦苦为你们服务的同志,特别是各地州市科技部门的同志,甘为人梯却什么也得不到。他觉得领导说得也有道理,他当即答应预备一个名额。那天他无意间碰到乔书记的儿子领着一个漂亮的女孩子,他才知道乔书记的儿子已经谈恋爱了。后来才进一步知道,恋爱已经谈了两年,已经准备结婚。那天他和乔书记谈到这事,乔书记说也不准备大操大办。乔书记说学校的人太多,都请不行,规模太大了影响不好。请少了也不好,请谁不请谁都不好选择。乔书记说干脆谁都不请,也不操办,让他们旅行结婚去。乔书记的儿子乔悦高考分数不够,最后以定向委培的方式录取到了理工大,后来又推荐读了硕士研究生,好像还没有毕业,肯定没出过国。让乔书记的儿子乔悦和女朋友出国旅行结婚,这当然是再好不过了,乔书记也有可能接受。他今天给科技厅那位领导打电话,问能不能给两个出国名额,领导一口答应,说名额没问题,关键是钞票,每位交三万九千块人民币,吃住行都包。他觉得钞票没问题,他几百万的科研费,报销几万块钱问题不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