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府大院》第一章(6)

张青云在党校见的官也不算少了,但第一次给这么多领导讲课,心里忍不住还是有些紧张。但事已至此,想后退也不可能了,索性豁出去,放开了讲。

大会议室在三楼,顾主任说:“人还没到齐,我们先到小会议室休息十分钟,然后再去。”

服务员连忙给顾主任和张青云一人倒了一杯茶,先后就出去了。张青云看市委办的服务员比东州宾馆大堂里的服务员长得还好,就跟顾主任开玩笑说:“强将手下无弱兵!顾主任,别的不说,就说你手下的服务员,你咋挑的啊,长得这么好,把东州宾馆的都比下去了!”

顾主任说:“那当然,在这里服务的都是大领导,长得不好怎么能拿得出手!”

张青云说:“可惜我不是个女的,长得也不好,看来这辈子没有进市委办的命了!”

顾主任说:“你真这么想啊,这里哪有党校自在,有假期,又自由,想干什么干什么!你要是真想来,看上哪个位子了,随你挑!”

张青云说:“算了算了,我不是当官的材料,好自由,不爱受约束,还是当老师合适!”

闲扯了一会儿,看时间快到了,顾主任陪着张青云就走进了会议室。台上有两个座位,一个是主持人的,一个就是讲课老师张青云的。

首先由顾主任主持,他喝了一口水,清了清嗓子说:“今天我们很荣幸地请到东州市委党校的教师张青云同志,来为大家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辅导。张老师是党校的政治老师,对国际国内政治和经济都很有研究,在许多刊物上发表了自己的论文,他的课很精彩,希望大家注意听讲。下面请张老师给大家上课,大家鼓掌欢迎!”

顾主任讲话的时候,张青云用眼睛扫视了一下会场,在第一排正中的位置,他一眼就认出了王天成。

王天成是几个月前刚刚被任命为东州市委书记的,此前是清河省的常务副省长、省委常委。在整个清河省,他都是有争议的人物。作为副省长,他的光辉形象经常出现在电视和报纸上,张青云不可能不注意他、研究他。

对于王天成,张青云关注他好多年了,清河省就这么大,就出了那么些大人物。而像王天成这样,争议比较大、民间说什么的都有的却很少见。

王天成是本省平原市东方县张槽乡王家村人,早年丧父,母亲守寡,怕再嫁人孩子跟着受气,就带着他和一个弟弟、一个妹妹艰难度日。到底他当时有多穷,张青云从在党校工作的同事那儿打听到,说从小王天成就没有穿过多少鞋,大冬天里,还经常看他赤着脚。最经典的说法是,他考上省里的一所大学要去上学时,因为家里一分钱也没有,没办法,王天成到了村支书家,借了三十斤红薯片子,算上学的粮食。村支书又给他拿了几块钱做路费,那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事。

大学没上完,“文革”开始了,王天成学的是矿山机械,就被分到清河省西部一个国家大型煤矿,做了技术员。虽然煤矿也搞什么“抓革命,促生产”,但毕竟全国人民都要吃饭,都要烧煤,所以煤矿的生产不能停。在煤矿,王天成一步一步,从技术员、矿办秘书、宣传干事做到了车间主任、副矿长、矿长,等大批知识分子得到重用的时候,他做了国家大型企业清煤集团的党委书记兼总经理,手下有几万员工。

在清煤集团,他推行了几项改革,比如减员增效、剥离不良资产,下放学校医院,进行技术革新,使清煤集团的效益在全国同行业都进入了前三位。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但他的改革也必然触犯了许多人的利益,得罪了不少人,甚至有人扬言要杀了他,和他同归于尽。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