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距台湾基隆港仅190公里,历来是台湾省的附属岛。钓鱼列岛总共有11个小岛,包括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北小岛、南小岛、大北小岛、大南小岛等。总面积5平方公里多,岛屿周围的海域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台湾本岛的面积。在海上兀然耸立,被称为中国的东大门。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所著《 中国科学技术史 》记载,早在15世纪初中国明朝永乐年间完成的《 顺风相送 》一书,已经提到钓鱼岛是福建通往琉球途中航路指标地之一,并正式以钓鱼岛命名。嘉靖四十一年( 1562年 ),抗倭总督胡宗宪编纂《 筹海图编 》,绘制了"沿海山沙图",其中标明中国福建省罗源、宁德两县沿海各岛,就有"钓鱼屿"、"黄尾山"和"赤屿"等岛屿。这也就是说,早在明代中期,钓鱼岛已经作为中国领土列入福建海防范围。
钓鱼岛在我国明、清两代的地位突出,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里是中国进入琉球国的必经之地,且是中国本土范围的最后一站,还与琉球国之间隔着一条很深的冲绳海槽,那里海况复杂,一不留神就有覆舟沉船之灾。明、清赴琉球的使者和商船往来频繁,此处成了识别航路不可或缺的标志点,也是可供船队稍事休整或短暂歇息的地方。嘉靖年间,郭汝霖作为大明朝派往琉球国的册封使者,曾详细记述中、琉两国之界限及其过界情景:"五月二十九日至梅花所( 今福建闽江口 )开洋,三十日过黄茅( 今棉花屿 ),闰五月初一过钓鱼屿,初三日至赤屿焉,赤屿者,界琉球地方山也。再一日之风,即望姑米山。"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 ),钦差大臣王楫赴琉球国公干,一行人乘船从福建长乐五虎门出发,经彭佳屿、钓鱼岛,第二天到达赤尾屿。在"过沟"即渡冲绳海槽时,突然海况骤变,波如连山,汹涌澎湃,阻断了海路。他们连忙停船祭海,隆重举行传统祭祀仪式。王楫返国后,也留下这样一段记载:"薄暮过郊,风涛大作,投生猪、羊各一。泼五斗米之粥,焚纸船,鸣钲击鼓,诸军皆甲露刃,俯舷作御敌之情,久之始息。问:郊羲何取?曰:中外之界也。"同治二年( 1863年 ),胡林翼、严树森等人编绘《 皇朝一统图 》,也明确标明钓鱼岛列岛在中国疆域内。
钓鱼列岛自古属于中国,连日本一些尊重历史事实的学者也坦然承认。该国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在其所著《 钓鱼列岛 》一书中清楚表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的领土。他在这本书中说:"早在1785年日本出版的《 三国通览图说 》及其附图上都用不同的颜色标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隶属中国。"他所说的《 三国通览图说 》,就是日本仙台人林子平1785年刊行于世的日本国地图,在其所标明的颜色中,不但清楚显示钓鱼岛属于中国,还详列宫古、八重山、钓鱼岛、黄尾山、赤尾山等岛屿名称,在宫古、八重山2处详注"支配权属于琉球",用白纸黑字做出说明,钓鱼岛列岛不属琉球,当然更不属于日本。
日本是在甲午战争爆发前,具体实施霸占琉球国和我国台湾岛的大阴谋,这才处心积虑染指我们的钓鱼列岛。1884年,日本人开动宣传机器大造舆论,宣称该国福冈县有个叫古贺辰四郎的人登岛取鸟羽,将中国早已开发利用并划入海防范围的钓鱼列岛,当成他们新的"地理大发现",图谋据为己有。当时的日本冲绳县令还曾受命就该岛展开秘密调查,试图证明老古贺"最先发现"之说。但该县令通过实地考察,不得不在调查报告中提醒,他怀疑这个所谓"无人岛屿"同《 中山传信录 》中所记载的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是否同一组岛屿,如果是,那么清国不仅已派出过册封中山王的使船,而且还给各岛起了名称,成为中国官船前往琉球的航标。这份报告还谏阻道,日本"进行踏勘后建立国标,总觉得不妥"。据说,连古货辰四郎的儿子也毫不隐晦,在他老爹之前早已有人去过该岛,根本谈不上是他老爹"最先发现"。该国政府鉴于当时中国一些报刊已经披露此事,揭穿该国想要占据台湾附近中国所属岛屿的图谋,害怕引起西方列强对其侵略野心的关注,不得不暂时偃旗息鼓,提出"建立国标,开拓土地等,应让于他日之机会为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