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家庭中的“家长里短”(1)

我是不是太贪心了?

交流其实并不是量的问题,而是交流的质。夫妻的交流也不是靠嘴与耳朵,更多的是互动的行为和默契。比如教育孩子,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虽然说的不一样,暗地里互相配合、调和与平衡,这也是一种交流。有些家庭不怎么说话,一说话就吵起来,互相拉开距离,少说话,其实也是一种交流和默契。坏就坏在我们拥有一些华而不实的观念,以为夫妻不怎么说话就等于没有交流。

人际间的交流分三个层面:一是语言的,相信耳朵。就是心里想的,通过嘴到达对方的耳朵,再到对方的心里,这种交流往往会发生许多的误解。因为大多数人心里怎么想,说出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个过程干扰的因素很多,如对语言的应用,面子观念,自尊,价值取向都会歪曲内心的本意。同样,耳朵听到的与我们对词汇的理解,想听的期待有关。想听甜蜜的,会把普通的关心看成冷漠,想听附和的声音会把好的建议和提醒当做讽刺。二是行为的,相信眼睛。心里怎样想就怎样去做,将心比心,感受到累的滋味,看到对方累了就让她歇着,先把孩子安顿好,再把厨房的事务都担下来。知道情绪低沉的滋味,看到对方心绪不佳,承受一些埋怨而不辩解,等对方情绪改善后再作必要的解释。行为互动是一种相对不太容易曲解的交流,但还得日久见人心,有时候自认为好的东西对方不一定领情。第三是心的交流,相信感觉。这是一种难以言述的共情和默契,表面上风平浪静,心与心之间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信息不必要说,也不必刻意去做,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尽在不言中。

心与心的交流才是一种人类高级的交流,这有一种互相共情与互相融入的感觉。什么东西说出来就白了,轻了,含在口里,融在心里,心心相印那才是真正的交流。这种交流可以用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包容,欣赏,无条件接纳,感恩,全方位分享。你的先生也许正是这样的一种心的交流,你还停留在信任耳朵和嘴巴上。增加自己的共情能力,发展彼此内心的感觉可以使你摆脱烦恼。

心的交流是一种难以言述的共情和默契,表面上风平浪静,心与心之间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信息不必要说,也不必刻意去做,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尽在不言中。这种交流可以用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包容,欣赏,无条件接纳,感恩,全方位分享。

为什么熟睡时总是打老公耳光?

我结婚已快两年,但在一年前左右,我曾在半夜里熟睡时多次抽老公耳光。结果连自己都给弄醒了。老公似乎还怀疑我是不是存心的,我自己都觉得很奇怪,因为我每次都睡得很熟,但每次都打得很准,我怀疑自己闭着眼,在完全没意识的情况下,怎么能做到这点。我是不是心理某方面出问题了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到底是何原因呢?

乍读起来是有些匪夷所思。不过你给出的信息残缺不全,没有告诉我每次发生抽打之前,有无特殊的生活细节,抽打发生有无规律,婚前有无睡中抽打过什么,有无夜游史,伴随抽打有无梦境,梦境大致是什么?抽打得重还是象征性的,是不是每次都会醒,是自动醒,还是被老公唤醒,醒后瞬间的感受是什么,内心有无解释,常有的解释是什么,最难启齿的解释又会是什么,对打脸有无什么联想,以及老公有过什么样的回应等等。这些信息对我解释这个情景非常有用,如果没有,就只能是猜猜看。这个熟睡事件不能看成一种单纯的梦,因为现实层面发生了抽打行为。当时的你可能处在潜意识状态,你看着他的脸打下去,但意识中你觉察不到你是醒的。这种失控交错的现象生活中也有出现。比如你趴在桌子上睡午觉,有人进来拿走桌上的东西,你醒来后以为是做梦,但一看那东西的确不见了,你有些分不清那种亦真亦幻的感觉。梦游也是这样的情形,人睡着,但眼睛却睁着,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却不怎么碰到物体,还会回到床上继续熟睡。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