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盛唐气象(2)

 

这样一个当时无论在亚洲还是在世界都属于先进和强大的王朝又是如何开始衰败的呢?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唐朝由盛转衰始于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这使唐王朝长期处于战乱之中,唐朝中央政权受到很大削弱,再加上后来相继出现的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使得唐王朝一步步走向灭亡。

公元678年是唐王朝的开国六十年,此时距离安史之乱尚有77年。这77年中唐王朝究竟发生了什么?换句话说,唐王朝在开国六十年之际发生的哪些事引发了后来的安史之乱?

2

拥有鲜卑族英武豪放和汉民族博大精深双重气度的唐王朝产生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

公元678年,表面上风平浪静的唐王朝实际上暗流涌动。已经做皇后23年之久的武则天此时急不可耐,准备向最高统治者的位置发起冲击。

这年九月,宰相张文瓘去世,十一月宰相来恒去世,次年正月,宰相戴至德去世。这样五个月之内,九位宰相中连死三员老臣。此时,最高统治者唐高宗的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他曾有意把权力转移给太子李贤,但被武则天成功阻止。不久,就发生了所谓“太子谋逆”事件,在武则天的坚持下,太子被废为庶人。此时,裴炎等宰相中一批年纪较轻的顶替了原来的老臣,形势对武则天越来越有利。但此时,武则天虽贵为皇后却仍然无法掌握大权。

武则天于公元637年进宫,被唐太宗封为才人,此时她只有15岁。在她进宫十二年后,唐太宗去世,她被送往感业寺为尼。又过了三年,她被唐太宗的儿子唐高宗接入宫中,封为昭仪,此时她已30岁。但她凭借自己的美貌和才智,一路过关斩将,只用了三年时间便在公元655年由昭仪变成了皇后。此时距安史之乱还有整整100年。武则天无论如何也意识不到自己登上皇后位置与安史之乱有什么必然联系。

公元660年,即武则天登上皇后位置5年后,唐高宗风眩头重,目不能视,武则天开始直接参与政事的处理,但直到唐朝开国六十年,即武则天做皇后23年间,武则天仍然不能执掌大权,这其中的原因何在?

武则天长期不能执掌大权有各方面原因,诸如女子不能参政的传统观念影响;政治威望不够,缺乏官僚和下层的广泛支持等;而其中唐朝的政府结构和宰相制度,对阻碍武则天执掌大权有很大关系。

唐初,特别是唐太宗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和宰相政事堂议事的制度是封建时代相对完备的“三权分立”制度,对于防止皇帝越出常规行事,具有重大意义。

唐朝实行三省制,并且确立了宰相政事堂议事的制度,凡军国大事和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免,均需先由宰相在政事堂议决然后由中书省起草制诏,经门下省审核,呈皇帝批准后颁布执行,不经过中书省和门下省,皇帝不能直接发号施令。这样,军国大事的最后决定权虽仍操纵在皇帝手中,但在决策时宰相和中书省、门下省的官员的发言权都是很大的。特别是给事中、黄门侍郎和侍中有封驳否决之权,更是对君权的一种限制,这对于防止皇帝越出常规行事,具有重大意义。

但是,这一制度在武则天当政后开始遭到破坏。

公元683年十二月,唐高宗在京都洛阳去世。死前召侍中裴炎受遗诏辅政。遗诏皇太子柩前即皇帝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虽然对武后表示了极大的信任,给她以继续参政的权力,但并没有把大权全部交给武后。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