谬论:结婚前都应该同居,这么做只会有好处(2)

更加难以捉摸的是,和你同居的那个人一旦结婚后会变得很不一样。婚姻和同居的确是很不一样的:婚姻是一生的誓言(它本身是否和谐就另断了),而同居也许就是一年的承诺吧。你想想这难道会是一回事?当然不是啦。同居的时候两个人还在“试镜”状态,因此会表现出一些迷惑性的信息。两个人对对方都心存忐忑,因此一个人的品质在优缺点方面都会被放大。比如说当一对关系还没有取得婚姻这样牢靠的承诺时,一个不怎么有嫉妒心的人也许会变得非常嫉妒。在结婚手续上签下名字的那一刻,她就放松了——这时候她的伴侣就成了世上最专一的人了。

许多个人习性通常通过几次长时间的度假——以及长时间地共处——就可以摸清了。但这里根本的要素是时间——不是同居。而时间是一把典型的“双刃剑”。要想有足够的了解,你得花时间——但时间太多就可能过了。如果你很明确自己是想结婚的,那么在做决定之前花很多时间相处不见得有好处。相处时间太少的话联系又会太少,来不及揭开各自神秘的面纱。时间太多了,至少有些人就会因为数据收集得太多了,不知道怎么处理。结果要么两人的关系被冻结住了,没法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也不能发展下去——要么就陷入无法改变的两难境地。请看下一条的评述。

当你们住到一起时,你就能对爱人的习惯和个性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增加这段感情成功的几率

不,不,不是这样的。同居的关系是会滋养相互贬损、爱恨交加的情绪的。说句公道话,会选择同居的人也许正是这类人,因为他们在婚姻方面没那么传统,有可能觉得这是一种有缺陷的制度,而且他们可能对自己的感情还不是很确定。不过我觉得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问题。我认为同居的经历会增加下决心的难度,让人不敢轻易从一种生活切换到另一种。对自己说,就是这个人了,就算我明明看到这人的诸多瑕疵(更别提我那么多缺陷也被他或她给发现了),我还是定了就是这个人。事实上很多研究都证实了我的观点。同居者中最终走进结婚殿堂的人不超过半数——一辈子同居的人是很少见的(很少有超过十年的),事实上双方有可能会对这个关系的发展方向产生很多分歧:是终身的誓约,是通往婚姻的一个阶段;是图个方便;或者是一段美好的感情,但不打算用承诺来限定未来。99%的已婚夫妇对他们所作承诺的理解都是差不多的(虽然他们也许对具体实施有不同认识),而同居者往往会以为他们对这段感情的理解是相同的,但他们对另一方的估计往往错得离谱。

还有一项罪证:根据对美国人口普查结果的分析来看,从同居到结婚的夫妇,离婚的可能性比未同居就结婚的人要大。当然,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同居者往往不那么认同“至死不分离”的婚姻观。但同居这种作法如果真那么好,如果你能通过同居对彼此有充分的认识——那同居者最终的婚姻怎么就不能让人眼睛一亮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