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活着登上海拔8000米的高峰?

9月18日,阴,小雪。

叮当牛铃声,河水流淌声,演奏高原晨曲。

脑袋瓜钻出帐篷,嗯,凉爽!

队友们还没起床。哎?河边站着个人,红色鸭绒衣,一台摄像机支在三脚架上,对着东方。来自深圳时代影像公司的洪海在等待日出。西边一侧,希夏邦马峰蒙在云雾中。

希夏邦马海拔8 012米,是世界14座8 000米级高峰中排最后的一座,也是唯一一座完全在中国境内的8 000米级山峰。它处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由三座高度相近的姐妹峰组成,在主峰西北不远处,还有8 008米、7 966米的两个峰尖。在其东面又有海拔7 703米的卫峰摩拉门青峰,西北面则是7 292米的卫峰岗彭庆峰。

虽然希夏邦马是8 000米级山峰中最低的一座,但却是人类登顶最晚的一座。从地理位置和距离看,它的可进入性比较差,而且这里的局部小气候复杂多样,攀登难度也较高。1964年5月2日,中国登山队的许竞、张俊岩、王富洲、邬宗岳、陈三、索南多吉、程天亮、米马扎西、多吉、云登共10名运动员从北坡首登成功。一次10人登顶8 000米以上高峰,这也是当时的世界纪录。他们开创的路线也就成了攀登希夏邦马峰的传统路线,又称“中国路线”。

1980年,希夏邦马峰正式对外开放。第二年,20世纪最伟大的登山家意大利人梅斯纳尔登顶。他从1970年登顶南伽  帕尔巴特峰到1986年登顶洛子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14座8 000米以上山峰”登顶的人,且均为无氧攀登,用时16年3个月19天。同年,日本女子登山家田部井淳子登顶,她既是第一登上珠峰的女性,也是第一个登上希夏邦马峰的女性。1987年9月18日,波兰人库库齐卡登顶,成为世界上第二位完成“14座”的登山家,用时7年。1995年,一支西班牙登山队从南坡登顶成功,这一路线被命名为“菲哥瑞斯路线”……

1994年,西藏登山队成功登顶希夏邦马,朝他们团队完成“14座”的目标又进一步。此后,就再没有中国登山队上到过这座山的顶峰。

希夏邦马峰的传统路线被认为是所有8 000米级山峰中较为安全的一条线路,尼泊尔的许多商业登山公司有这样一句广告词:“假如想活着登上海拔8 000米的高峰,而不是体验一种艰苦的自杀方法,您的选择是希夏邦马峰,北坡的传统路线可以保证您安全登顶。”

可千万别把广告当真,到2003年,登顶希夏邦马峰的人已经超过200人次,但也有的遇难率,高过同时期攀登珠峰的死亡率。1964年,中国登山队在海拔7 800米的冰瀑处进行左上方斜切上升,王富洲遭遇险情,滑坠了十多米。2001年,北大“山鹰社”五名队员在攀登希夏邦马西峰时,遭遇雪崩遇难。

早餐后收拾行装,向海拔5 630米的前进营地(ABC)进发。牦牛队早早出发了,10点半,登山队搭乘大卡车强行冲过河滩,在没有路的碎石坡上颠簸。乘车约10公里,就是机动车能抵达的极限了,队员背上行囊徒步前行。沿着宽阔的河床向上走,巨大的冰川漂石,第四纪冰川遗迹;碎石坡地植被稀疏,野生小动物却异常活跃,这里是野兔、兔鼠、野鸽子、乌鸦、雪鸡的天堂。

阴云低垂,天空飘着小雪花。

我和洪海、华仔一路走到前面,下午2点25分,第一批抵达ABC。

眼前有两个营地,都扎好了帐篷。哪个是我们的?

向导:“近处这个是咱们的,那边是一支意大利的登山队。”

老王:“哎,走起来就不想停了,还想往前继续走。华仔感觉如何?”

华仔:“正常的行军嘛,要是日头再大一点就好了。我在巴基斯坦,每天烈日当空训练了那么多天,现在心里不平衡。”

老王:“我看你今天走得轻松无比啊。”

华仔:“是啊,本来只是在后面跟着你的节奏走,走着走着,状态来了,感觉很轻松。”

大约4点,全部队员抵达野博康嘉勒冰川末端的前进营地。

一个星期前抵达ABC的意大利登山队有队员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见到刚刚进驻的中国队,一名老外前来求助。听说意大利队的情况后,我们的队医携带药箱前往探视。

晚上7点,由80多头牦牛组成的驮运队伍抵达ABC。

按计划,队伍第二天在ABC休息一天。

从一些资料中得知,1964年,中国登山队员在顶峰上留下了一尊毛主席的半身像。这么多年过去,我们恐怕没机会看到这尊像了吧?是不是已经深埋于冰雪之下?或者早已被冰雪裹成冰雕了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