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1

赫拉克利特:干燥的光辉是最智慧、最优秀的灵魂。1

赫拉克利特说的“干燥”或许是种进步,因为他也说过,“猪在污泥中取乐”,而艾略特《荒原》中的“干燥”就让人不放心了-因为地面上几乎所有的偶像正承受着太阳的鞭打,2比这个更厉害的是干旱,缺水,枯死,裂缝,酸碱失衡,焦躁不安,迟钝的根芽,干裂大地的无字之书-萎缩坏死的块茎……所以,埃拉托色尼开创了“地理学”,3现在geographica这个词,就来源于希腊文的两个字:ge和grapho,字义就是“地球”和“我写”-不难理解为关于地球的涂鸦和描述。所以,最后,一切都可能取决于“地质学的判决”。

我们脚下的土地和这颗行星是在一个可怕的不断干燥的过程中,从冰期结束就开始了,抗议变暖只是神话潜移默化的一部分-中国神话中,射掉九个太阳的人(羿)就是最早呼吁生态平衡的人。有什么用呢?氧化早就开始了,多一根少一根烟囱无济于事,那是全球变暖的问题。用美国未遂总统戈尔在《难以忽视的真相》中的话说,4我们正在为自己所“坚信的伪论”(这是马克·吐温的话)付出代价,正在变成“温水青蛙”。这个有趣的动漫符号,如同“圆颅时期”岩画中神秘的图案,得由大气层、二氧化碳、气流、飓风这些自然属性来界定-聚合在同心圆中,重叠,些许偏离,毫不滥用美,就像高地宗教里出现的头骨碗5-西藏游牧文物小贩经常问我要不要这些玩艺。在判断其价值前,我十分害怕地想到这曾是活人的颅骨,变成容器,仿佛装满智慧和甘露,铭文和图案-但我看不见,我只看见枯竭的死亡,灵魂奉献的半成品和解剖学。就像谁说的,巴别塔是由骨头和被遗忘的语言构成的。类似的还有骰子、坚果、枸橼、粉红的莲花、银镜、火轮、风轮、毒扫帚、羚羊角……都有自己古怪的旋风和圆周形。最致命的是人皮卷轴画,抽干暴露在上面的汗毛孔比褪色的苯教上师和曼荼罗更?抢?眼。

1.赫拉克利特,古希腊哲学家,此残句引自北京大学哲学系和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的《古希腊罗马哲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29页。

2.出自T. S.艾略特《荒原》中的句子:“For you know only/A heap of broken images, where the sun beats,/And the dead tree gives no shelter, the cricket no relief.”《艾略特诗选》(Selected Poems,T. S. Eliot),伦敦:费伯-费伯公司,1970年版,第51页。

3.埃拉托色尼是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他不仅对地球的大小作了精确的计算,而且写了一本叫《地理学》的书,后失传。据信正是这本书第一次使用了“地理学”这个名词,埃拉托色尼被认为是地理学的奠基人。

4.戈尔,美国前副总统,在与布什的竞选中失败后,致力于全球变暖问题的研究和演讲,拍摄有争议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2007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5.这里的高地泛指昆仑山脉、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和云贵高原一带。

6.契诃夫写有讽刺性的短篇小说《谜样的性格》,内容描述一个九等文官,一个业余的“中篇小说家”,和一个女人在火车上相遇并相互倾诉的故事。

幸好,岩画研究者看出了,圆形的人面岩画不是因为人脸是圆的才画成圆形,何况也不表现发型,而是因为太阳和人面合而为一。仰韶文化的彩陶罐和北方贺兰山岩画都有。所以,人和太阳都照着自己的容貌相互画肖像,打一开始就是个同心圆,其运动的基本功能和方式就是重叠,覆盖和氧化。我很想在这个圆形中勾勒我们祖先那些忧心忡忡的涂鸦者-巫师、画师、文字摹写人、未遂愿的誊写者、空想家、经世论者、镜像巫师、骑墙派或穿墙派,恋物癖和办公室里的圈地者,还有革命的规划师,精神污染的防治者……但我也很害怕成为成堆成堆的“火车上的小说家”,

6流畅的网络作家,一股赶时尚的暖气流,用牙膏围起来的核心或圈子。你能从越来越狡黠平庸的文字听到牙床的磨蹭,诡计多端,反常化,圈套,暗影力透纸背。这是另外一类击壤歌,骇怕个别颗粒分散和被氧化,最终是整体骨骼下陷。

在我腮帮子还没鼓起来时,我得回溯一下我个人和涂鸦相关的诸多细节,用已过世母亲的话说,“给自己放小电影”。毫无例外,我的行为也建立在岩石上面,1数不胜数:最初是光线,印象很深,试图挡住光线,用全身的皱纹和朦胧的影子-这不大可能,这就更加深了印象;襁褓上的指痕,诞生在啼哭声中;写字,团纸,或摆出实物抓周-如果是花,就意味着有桃花运,如果是钞票意味着有财运,如果是笔,表明喜欢书写,当知识分子(在外省,幼时都以谁身上别多少钢笔来推测文化的高低),若为玩具刀枪,便是尚武……可事后谁也记不住我当时抓的是什么了;在相馆拍家庭照,我固执地手上要拿万花筒而不听安排-里面有比镜头更富于幻想的花花世界;坚持不懈地在床上做梦“画地图”(指滥尿),父母生气,我却战果辉煌,不断扩大版图,直到15岁,甚至更晚,最后一次应该是在北方冰雪覆盖的山沟里,我是被冻醒的;隔着房间,捏着“小铅笔”,天真而不知所措地亵渎保姆洗澡时的白背影,感觉上好像是我把她剥得精光;在课本上画老虎,其实更像毛驴,还画硝烟弥漫和百团大战等等;故意弄脏女生的白衬衫,画“分界线”;墙上画葫芦-那时正好有部关于宝葫芦的电影;我画了许多长辫子,有部电影中的长辫美女(刘三姐)迷住了我;喜欢读书的秦始皇禁止书写,“文化大革命”鼓励书写,对象不同,天下一片鬼画符,标语,大字报,淹没了不相称的年龄,目不暇接,未来得及抽手-由于父亲的出身,为了安全,我还得到处找红袖套戴,填出身时硬着头皮写“革干”,那时的书称作宝书,颜色是红的;然后是血书,入伍申请,台词,水彩画;小文工团的舞台剧本,快板书,化妆,做大头娃娃,在风雪交加的鸭绿江边,我还放了瓶墨水准备写作,结果,墨水被冻结了,个人环境化的书写昙花一现;在镜泊湖,夏日的村庄,一个乡村教员放在马厩的书箱朝我打开,记得最清新扑鼻的是本普通逻辑学,普通,这个词让我敏感,我点着蜡烛开始在发霉的旧杂志上写叙事诗,练习押韵;边境,朝鲜,雪花,冰刀在冻结的地面滑出一道道线条;后来又在父亲规定下抄录名人隽语,练习书法-隶书,这种书法要求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在大学,一次小小的学潮(因为糟糕的伙食),我们在大字报栏上画《诗经》里的硕鼠,偷油婆(蟑螂),象征偷粮食的管理者;然后,是写诗,有人称这种看不懂的玩艺叫“朦胧诗”,我个人只言片语模仿过卡明斯和奥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