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瘦西湖(1)

07瘦西湖

瘦西湖在扬州市西北郊,一个“瘦”字点出了个中妙处,妩媚之气沁人心脾。二十四桥则是在瘦西湖的西段,莲花桥至平山堂的水道转折处,乾隆间称为“春台明月”。整个瘦西湖的布局呈“之”字形屏列,构造旷奥收放,抑扬错落,各面转折对景都是一幅山水画卷。湖两岸长廊依云墙伸展,陆路与水道并行。而眺景最佳处,则是“之”字的顶点,这个位置由历代挖湖后的泥堆积成岭,登高极目,全湖景色尽收眼底。文人雅士尤为青睐此地,构堂叠石代有增添,乾隆南巡之后这里成为瘦西湖最引人处。而伶俐楼就在“之”字形的顶点附近,由乾隆年间的盐业总商马家兄弟出资所建,其实就是一座茶戏楼,但因为建在了眺景最佳处,所以一杯普通的龙井也变得价格不菲,并且这里请的优伶也都是当地名角。这样的地方,能常来往的人非富即贵。

不过柳准倒是懂得如何讨巧,他看得出魏仪婷不喜欢气焰嚣张的男人,因而穿了一身普通的长袍马褂来见她,往常他穿的可都是绫罗绸缎金丝银线。这般细节自然是逃不过仪婷的眼睛,双方都是聪明人,只可惜这份诚意她是不愿意领受的。仪婷天生就对男人的内心有细微的探知,柳准这种男人,在未得到你之前,肯花足心思取悦你,一旦你从了他,情形就立刻不一样了。就像是长期埋伏在草丛里的猎人,为了捕获到猎物他能委屈自己忍受环境的恶劣和身体上的不适,可当猎物到手,这种积累下来的委屈就会加倍发泄在你身上,指不定后半身会过得多凄惨。

可要细细说来,这样的男人太多了,女人天生就是猎物,也不见得他们就犯了什么错。仪婷这么挑剔,不像是在观察事实,倒像是下意识地排斥他。至于这种直觉从哪里来,仪婷自己也说不清楚,她心想,或许哪种人喜欢上哪种人,都是早就注定了的,只可惜这社会男人有挑选的权利,女人只有顺从的命。

今天伶俐楼来说书的是扬州的名角夏玉台。

柳准在二楼角度上佳处订下一张半遮蔽式厢房,他带了两个家仆过来,一男一女,都是十六七岁,低着头,脸上挂着谦卑顺从的微笑。

桌是圆桌,但是因为要听书看戏,所以只有面对说书台方向的那一半位置摆了凳子,入座时,柳准坐了靠左边的位置,探手示意让魏仪婷姐妹坐在中间。仪婷当然承受不了这份尊贵,拉着妹妹的手坐到了靠右边的两个位置。家仆站在柳准身后。

这么一来柳准觉得十分别扭,因为每次跟仪婷讲话都要半扭转身子,像是谈判一样。魏仪婷却是稳坐着根本没有凑过来说话的意思,只是在他说话的时候会礼节性地微微侧身而已。这让他禁不住想起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李中堂去跟日本人谈条件,连坐的椅子都是比对方矮一截的。这样一联想,他也产生了“我泱泱大国居然要低人一等”的愤慨,表面上仍然是频频微笑,但心中对魏仪婷已经开始冷哼:迟早要征服这个女人,让她在自己面前低头求饶,让她后悔当初的高傲!

他一边想一边开了口:“魏姑娘可能还不知道,今天来的这位夏玉台夏先生,是扬州评书的名家,最善说三国。正所谓中《三国》要听康国华,后《三国》要听夏玉台。”

扬州评话里的《三国》分前、中、后三部分。前部由土山约三事起,至走马荐诸葛结束;中部由三顾茅庐起,至华容释曹结束;后部由取南郡起,至三分归晋结束。柳准是个三国迷,但他跟别人不一样,别人迷刘备,他迷曹操,他跟曹操的想法是一样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魏仪婷其实对这些也略有所知,从小到大,父亲就忙于教她们姐妹各种曲艺杂史,经常是雅俗乱炖,好在魏家是世代书香,仪婷也聪慧过人,悟性颇高,总能领略熟记。不过聪明的女人总不能让自己显得太过于聪明,学识再渊博,也得点到为止。她道:“据说夏先生是‘蓝门’传人,扬州评话世家,小女子也略有耳闻,只是一直没机会见识。”

仪湘眨着大眼睛问:“姐,什么蓝门红门?”

柳准有心在佳人面前展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说:“说三国的分为两派,一派‘李门’,创始人是李国辉。原本是个落第秀才,后来寓居扬州,在扬州衙门当书办,书办没当几年,他就觉得这差事虽好,却经常要做些违心之事,于是改行说书。李国辉肚子里很有墨水,说书时用词文雅隽秀,声情并茂,扬州这边爱听书的老少都称他‘粲花妙舌吐珠玑’。再后来李国辉传了八个徒弟,人都很出色,叫做‘八骏马’,其中康国华是最厉害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