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本书出了第一版,那时它并不需要一篇序言来为其研究对象(彼得·威尔[Peter Weir]的电影)辩护,以及证明它的研究方法是否得当。第一版更多的内容是早在许多年前就开始的原创性的研究。以前,研究电影文本是以影片的作者身份为依据来分类的,如今人们对这种研究方法仍然具有强烈的争议。但如果说现在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在大众批评与学术研究中,对于电影制作者与他们的作品之间联系的关注一直在增长着。半个世纪以来,尽管争论不断,对于影迷、学者和学生来说,作者论(auteur theory)的研究方法一直是进行电影欣赏少有的几种较可靠、较有启发的组织原则之一。作者论不仅具有分类标准一致的优点,而且还是电影研究中最清晰、深入的方法,这种方法使得电影研究得到承认和尊重。
作为一个用作者论来研究的对象,彼得·威尔在本书新版中得到了比第一版更为中肯的评论。本书第一版出版时,正值导演最具批判性和商业上最成功的影片《楚门的世界》(The Truman Show,1998)上映之时。同样不幸的是,这一新版也正准备在威尔的下一部电影发行前出版,而这部电影有可能代表着他创作的新方向。无论如何,本书的增订,与大众对于澳大利亚及澳大利亚电影的兴趣的增长是相辅相成的。我有着与大学生、研究生和大学同事们讨论澳大利亚电影的经历,这个经历向我强调着其重要性和多产的特征。
毋庸置疑,威尔的电影是澳大利亚电影复兴的重要部分。虽然它们现在具有应进入大学课程的重要性,但影片上映时得到的评论却是不可预知的。威尔的电影如《霍姆斯塔尔》(Homesdale,1971)、《吞噬巴黎的汽车》(The Cars That Ate Paris,1974)和《最后大浪》(The Last Wave,1977)得到了评论界的好评,《悬崖上的野餐》(Picnic at Hanging Rock,1975)和《加里波底》(Gallipoli,1981)得到的赞扬更多,但1990年代《无畏》(Fearless,1993)和《楚门的世界》的出现,改变了我们对他的早期长片的把握,如同诗人T.S.艾略特(T.S.Eliot)对字词含义的改变一样。我希望在本书中,民族国家电影(national cinema)、类型电影制作(genre filmmaking)和作者论这三种独立的研究方法,在适当的前提下能互相融合,并得出中肯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