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进一步告诉我,“每一天做功课时,再加上一个念头:‘我很纯洁,没有人可以玷 污我,包括我自己!’”
听到这句话时,我哭了,但不只是伤心,还有感动,对生命的感动。
心理分析:
家庭性伤害所导致的后果,就是让受害者长大后以背叛家庭的方式反复表演着人格 分裂的特质。
当孙女士还是小女孩儿的时候,被来自最亲近关系的异性父亲反复触摸。 当时,她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只感觉到反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意识到这是一种极端的 人格污辱,由此产生排斥与愤怒,但由于此行为的操作者来自最亲近的关系,因此,“不得 不接受”便被她生吞下去,进而形成“即成事实”的生存方式。这,就是她的性格特质。
于是,她在后天的生活中反复导演这一层性格特质中所透发出来的行为――首先,她逃离了 原生家庭,方式是找一个男人把自己嫁掉,再生一个孩子,以证明自己有能力,并有理由在 外自立。由于她初婚的目的并非为自己的家庭负责,只是为了逃避原生家庭,所以,她可义 无反顾地再逃出这个家,开始她的命运之旅。
在离婚的几年中,她首先感到的是没有安全感,就像一个女儿没有父亲一样,于是,她找到 了一个“父亲”做老公,但由于幼年的决断是:“父爱是以猥亵的方式表达的”,所以,她 一方 面逃避这种恐惧,也就是避免接触老公,另一方面,又在外面寻找情人,以让外人接受自己 来掩饰自己对皮肤的罪恶感和羞耻感。同时,给自己当年的行为一个交代,无论这行为是被 动或主动,在两种人身上,她找到了自己的生存方式:被父亲爱着,被男人猥亵着。
因此,她完成了她的梦想:被一个父亲关爱着,正如她的老公。同时,被许多双手触摸着, 重复着原生家庭的信息,以满足多年形成的“病痛之瘾”,因为这个“瘾”曾经让自己活下 来,继而内化为性格,玩弄着她的命运。
心理学近年研究发现,幼年遭受伤害的人,在他们长大后,一方面在显意识中逃避这种伤害 ,另一方面,却在潜意识中重复这伤害的游戏。就像一只狗,如果在小时候喂食时,主人总 打它,那么到它长大后,如果一块肉放在它面前,而没有人打它,它会感到不安。因为打的 疼痛已和“能吃到食物”等同了,这种双向信息同样指向一个目标:添饱肚子。这就是条件 反射。比如孙女士,原本可以正常结婚,生儿育女,但这种生活方式与她幼年时期的“安全 感”不符,于是,她一定要创造出与原生家庭一致的关系结构来满足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