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女孩、女儿及新娘(10)

奶牛不想结婚,可它硬被牵了进去。(乌克兰语)

尽管谚语催促年轻人成家,而且经常把婚姻视为姑娘的职业,她们唯一被认可的事业,但是,结了婚的青年男子一举行完婚礼就可以继续从事自己“真正的”职业。用一则孟加拉齐昂塔语谚语来说:“男人的生活是雄心大志,女人的生活就是男人。”

谚语从一个年长女人的视角出发提醒姑娘们注意,婚姻不是她们昔日梦想中的天堂。在欧洲和南北美洲都有这样的母女对话:“‘母亲呀,结婚是什么呢 ’‘就是纺线,生孩子,还有哭泣。’”在俄语中,还有一种类似的说法略有出入:“揉面、纺织、生孩子、哭泣。”再如:

姑娘不知道妻子的烦恼。(米尼安卡语)

如果年轻姑娘知道了老妇们所知,她们就永远都不要结婚了。(牙买加英语)

她哭喊着要结婚,结婚时又哭了。(埃塞俄比亚奥罗莫语)

婚姻是妇人所犯的最大错误。(美国英语)

上述谚语全都包含着警告,那么人们为什么如此急切地去追求婚姻生活呢?一则汉语谚语说道:“初嫁从双亲,再嫁由自身。”除了父母的意愿,社会也要求女人结婚。谚语坚持说,一个正派女人的丈夫必得如房屋的顶梁柱一般,而婚姻是女孩子唯一的“事业”。例如:

女人只能通过丈夫成为妻子。(基隆迪语)

婚姻就是女性的屏障。(黎巴嫩阿拉伯语)

女人的快意是丈夫。(斯里兰卡僧加罗语)

连假丈夫也算数:“有个木头做的新郎也比单身强。”(黎巴嫩阿拉伯语)成为某人的妻子就意味着受到(经济和社会的)保护以及丈夫的控制。这样的依附关系并不意味着丈夫占有一切优势。谚语时时提醒男人们,相对于未婚妻来说,他们在婚姻生活中需要承担重大的物质责任和沉重的义务。这不单单是备彩礼的问题。很多谚语坚持认为,男人有义务在物质上给予妻子或妻子们帮助。谚语不仅直言不讳地谈论这个男人物质责任的问题,而且也使用了多种隐喻:

有钱的男人可以娶土耳其皇帝的女儿。(阿拉伯语)

你对妻子的义务不止于[为她买]布。(鲍勒语)

在客人面前摆好食品和槟榔,在妻子面前摆好礼物。(齐昂塔语)

喂一只奶牛需要一屋草。(中国藏族语)

为母鸡准备一个巢,她会给你下蛋。(葡萄牙语)

找妻之前先找房。(意大利语、法语)

找妻比喂妻便宜。(美国英语)

弄鸟之前先弄鸟笼。[结婚之前先搞到房子](克里奥尔语)

显然双方都有一些妥协的余地。由此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谚语中的女孩、女儿及新娘的定位都与既定的角色有关。女儿常常不如儿子得宠,在那些要求女方筹备嫁妆的社会和那些往往要求新娘离开娘家到婆家去生活的文化里,这一情况更加突出。在大多数文化传统里女孩的未来过去(而且现在还往往)几乎完全与婚姻联系在一起,而对男孩的未来看法则截然不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