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头至脚(4)

许多来自犹太-基督教文化的谚语都将大脑和身体描述成一对处于角逐状态的力量。大脑相当于对身体的控制,而身体则被视为狂放不羁的欲望载体。男人将这些“罪恶”强加在女人身体上,似乎这样就可以否认他们自己的狂野欲望。西方世界的犹太-基督教思想不断警告男人们,要提防所有女人的危险,特别是女性身体的魅力:

远离女人的爱,因为她们的美淫荡邪恶,她们的身体是欲望的墓地。(希伯来语)[17]

漂亮女人有魔鬼附体。(德语)

欧洲谚语常常把美丽超群的女人连同整个女性群体描写成危险品:女人就是“女人身体”,而且被简化成“女人身体”。同她们的身体一样,女人也常给人一种魅力十足却又不可靠的印象。

靠卖身挣钱的女人大受责难。女人被告知,不能接受礼物,因为接受男人手中的礼物,她将不得不回报以“名誉”,即她的身体,正如一则西班牙谚语所言:“接受东西的女人出卖身体。”

许多条欧洲谚语指出,一个女人若对某个男人表示出明显的好感,足可见其品行不端。人们力劝女人不要采取主动。人们认为,女人在爱和性的问题上采取主动,就是在奉献自己的身体,供男人消受。

人类生物结构是理解人类行为的一个关键,正如指涉女性身体的谚语所示。女性的身体是口述传统中诸多假设和臆想的主题,涉及好的、坏的、可爱的、可憎的等。从头至脚,女性的身体和女性的美都被谚语做了评价。

【头 颈】

好女人没有头。(荷兰语)

人们碰面时头部通常最先入眼。头部就像是名片,为判断一个人提供初步印象。人们或许认为,女人有头何其幸也,可一些谚语对此却持反对意见。上述荷兰语谚语中的“头”是女人个人想法、意愿、见解的隐喻。理所当然的,该谚语传达出以下的信息:最好的女性伴侣是柔顺型的。人们责怪女人有自己的头脑,事实上是责怪女人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想法。安哥拉及纳米比亚的奥万博人更加明确地指出有想法的女孩所面临的后果:“姑娘有主见,没婆家。”虽然有些谚语接受了女人的确有头的事实,但又连忙补充道,女人的头没什么真正的用处,里面空洞无物,漂亮的脑袋越发如此。

头在日常生活中有多种用途,比如可以用来顶东西。尽管女人有时被看成较弱的性别,女人习惯于将各种重物顶在头上,一箱啤酒或一盘蔬菜,一捆木棍或一罐水。这样的运输方式在西方世界多已绝迹,但在很多文化中仍属普遍现象,在农村地区更加突出,谚语对此有所说明。以下两则谚语都劝告女人要更加努力地工作:

头上的菜都干了,女人还在喋喋不休。(也门阿拉伯语及犹太语)

口里的话不是头上的物。(牙买加英语)

人们常常建议,就如某些相关文化习俗所规定的那样,女人的头应该用帽子、头巾、披肩头纱或面纱遮掩。人们摆出种种严肃的理由,说明保留掩盖女人头部的习俗是为了维护女人的善行和品德,让她们恭顺而受人尊重。不管掩盖女人头部是否是硬性规定,来自多种文化的人们规劝女人低下她那惹是生非的头,原因很明显,因为她的眼睛播种着混乱。一则阿拉伯语谚语这样说道:“女人像洋葱,必须时时头朝下。”另一则中国藏族语谚语也提出告诫,低下头,不仰望,不顾盼,是女孩子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逢年过节越发应该遵守规矩,因为女孩子穿上鲜亮的节日盛装和五彩缤纷的长靴越发娇艳迷人:“亮丽与否,往下看;跳不跳舞,看着脚。”阿根廷人提醒女孩要做理想的、恭顺的新嫁娘:“低下头吧,新娘子,如果你想进入教堂。”

许多谚语宣称,女人不应该有头或者不应该显示其头,而更多的谚语则反复强调女人不应该出头。世界各国的谚语用直截了当或者间接隐晦的方式表达出同样的意思:女人不应行使公众权力,甚至不应成为一家之长。“男人是女人之头”的谚语有众多出处,其中《圣经》中保罗写给科林斯人的信就沿用了该说法,由此成为广为流传的欧洲俗语。然而,在其他地方同样不难发现性别关系中的等级观念,如以下这则波斯语谚语所示:“女人的上帝是男人,因此所有的女人必须服从男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