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石”破天惊,美日出招(1)

几天来,钟振兴脑子里全是“专家、头盖骨”的影子,作为“北京人”国际考古队的队长,他深有感触。“北京人”头盖骨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考古价值,是研究人类起源和断代的里程碑。它的发现震惊了世界,它在二战期间的丢失同样让多少人痛心疾首。“北京人”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它们的出土就引来了虎视眈眈。

周口店“北京人”的发现,历来被称为“古人类历史中最有意义、最动人的发现”,是20世纪古人类学界最重要的发现之一。1929年12月2日下午,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发现了第一颗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先生随后主持发掘工作,于1936年11月15日至26日在十一天之内,连续发现了三颗“北京人”头盖骨,成绩更加辉煌惊人。这几颗拥有五十万年历史的“北京人”头盖骨,其珍贵是可想而知的。

生于危难之际,必有不测风云。“北京人”就是这样,她们出土时正处于中国黑暗之时,战火连年,民不聊生。她们是国宝,是令人瞩目的人类化石发现的里程碑,必定受到众多人的关注和垂涎,因为她的主人受人欺辱和蹂躏,“北京人”定会在炮火和血雨腥风中经受洗礼,也就有了下面的曲折。

北京人头盖骨被发掘出来后,保存在当时的协和医学院。1940年12月26日,日军占领了北平,美日战事一触即发。头盖骨若继续留在北平很不安全,有必要转移,有两个方案:一是由发现人之一贾兰坡乘轮船押运至缅甸仰光,再取道昆明运至重庆;二是托美国友人运往美国学术机关暂存。对于第二个方案,美方开始并不认可,原因是根据先前达成的化石挖掘协议,周口店发掘出的实物必须留在中国。

翁文灏(时任国民党中央行政秘书长),开始积极协调将头盖骨送至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暂存。他致信给协和医学院院长胡顿、新生代研究室名誉主任魏敦瑞,表达将头盖骨转运美国的想法。同时,翁文灏还直接写信给美驻华大使詹森阐明同样意愿。但是,美国方面依然婉言拒绝。考虑到头盖骨的安全,胡顿和魏敦瑞都认为不要转移和无法转移,最好放进保险柜,再将保险柜放入协和医学院地下室的保险库。

头盖骨的存放事宜遭遇挫折,而日本方面早已对头盖骨虎视眈眈,他们也在搜集“北京人”的情报。一旦美日战事爆发,北平将会全部处于日本控制之下,地下库里的头盖骨很可能会被日本人掠去。正因为如此,翁文灏等中方人员的努力依然没有停止,他们多次申请,美方官员和科学家一再婉拒,往来切磋数月时间终于敲定:美国方面同意将“北京人”头盖骨由北平公使馆安排、由美国海军陆战队带出中国,暂存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等战争结束之后,再运回中国。

方案已定,形势恶化起来。此时已近12月,协和医学院于是决定将保存在里面的“北京人”头盖骨和大量的化石按方案实施转移,并由新生代研究室中国技工胡承志进行了包装。他将“北京人”头盖骨和“山顶洞人”的化石装好移交给协和医学院总务处处长博文,通过他交给美国驻北平公使馆,公使馆再将头盖骨交给离开北平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护送到纽约。但是,1941年12月5日,该部队所乘火车离开北平驶往秦皇岛,打算在那儿改乘预计8日到港的美国邮轮“哈德逊总统号”回国。不幸的是,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迎接头盖骨的并不是美国的“哈德逊总统号” 轮船,它从菲律宾起航后,中途被日本军舰追逐,在长江口附近搁浅而没有及时赶到。事实上,在1941年12月冬季的那几天,“北京人”头盖骨在送往秦皇岛半道上就发生了变故,是被日军士兵抢夺?还是被美国人临时转移?这里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钟振兴熟悉当年头盖骨转移和丢失时发生的具体情节,有一份文件详细描述了当时的包装经过,这是由当事人胡承志写的。胡当时是新生代研究室的研究员、头盖骨塑型师,曾亲手做过多个头盖骨模型供研究使用。胡在报告中详细写了几颗头盖骨的装箱情形,分别装在两个大小不同的箱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