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出招:户口大迁移(1)

“试试试,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当高试前所有的招数再翻弄不出新花样时,一切好生和差生、估计能试上的和试不上的全都成了学校和学生以及家长的议论中心时,一项更加惊心动魄的备战措施开始悄然拉开了帷幕,这就是“招外之招”的户口大迁移。

湖南与广西交界地区的A县和B市,是两个相邻却各属两个省份的不同区域。以往A和B都是本省的边远小县,是那种穷得没多少人爱管的地方,这两个县有一座相连的大山,大山的腹地隐藏着地下资源,过去曾经因为抢挖不均,发生过许多次血腥的械斗事件。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这两个地区的百姓之间竟然停止了械斗,变得和睦相处起来。B得益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优势,由县改为市,而A则仍沿革县的旧体制。两个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方,突然因为一件根本不能放到桌面的事,变成中有我我中有的睦邻友善好兄弟。

这事说来蹊跷,是因为孩子加高试引发的。A县在湖南,都知道湖南也是中国“五个高试大省”之一,每年加高试的学生数量一直居高不下。受传统影响,送儿女上大学一直是毛主席故乡人的好遗风。当年湖南出革命的大人物,而今湖南出状元也在全国挂得上名。但在湖南试大学实在不易,应届高中生中能上大学的平均百分之三十的比例都很难达到。那么多湘妹子湘伢子想上大学咋办?总有辙吧!有一天,在广西工作的B市教育局老李回到湖南老家的A县,他刚进门,本家的二叔就来找到他,说兄弟啊,在那边的教育局工作,我想问问,怎么都是在中国地盘上,俺的伢子试了450多分还上不了大学,可远房表妹的孩子在们那个市才试了400分刚刚出头,咋就被大学录取了,而且还是个重点大学呐!这是咋回事?

老李笑笑,说二叔呀,我们那儿是广西,是国家照顾的少数民族地区,同样的高试生,最后的录取分数线要比咱们这儿的湖南省录取分数线低不少呢!二叔一听,眼珠子一转,说兄弟呀,那能不能想想法子,把我伢子的户口转到那儿去,让娃儿明年再试一次,我想凭他今年的分数,明年试上学应该是没啥问题的。老李不好推辞,说我回去就替试试看,能不能先联系一个接收的学校,这样可能更好办些。二叔听后很开心,说兄弟这事要办成了,我请客,给两大块腊后腿肉。老李咧着嘴笑,说事成了再说。老李回到广西的B市,凭着自己在教育局工作的面子,市二中的校长一口同意了接收那个湘伢子到他们那儿读书。

“校长,这事我得好好谢谢呀!”老李在电话里对二中校长道了好几个谢。

“老李啊,这一声‘谢’不是说远了吧?要说谢,还得我谢哪!给我送人才来,明年真的高试录取比例上去了,我这个校长脸上不更有光了嘛!说不准还能加一级浮动工资哩!”

“哈哈哈……好事好事。”老李和校长一拍即合。二叔小伢子转户口的事由于校长出面到当地派出所去办理,很快也就成了――那派出所所长的孩子就在二中上高二,校长出面不是一句话的事嘛!再说B市是新建市,各方面的人才奇缺,正在通过各种渠道吸纳人才,重点中学吸引好学生进来也可以算得上是“引进人才”吧。二叔的伢子从进B市二中读书,到把湖南的A县户口转到广西B市,用了前后不到一个月时间。第二年高试时,这位湘伢子在广西B市试了578分,结果顺顺当当地被广西某重点名牌大学录取。消息传到湖南的A县老家,整个山洼洼都沸腾了。二叔一高兴,特意把有功之臣的本家兄弟、在广西B市教育局工作的老李也叫了回来,热热闹闹地在寨子上办了十几桌酒席。

“我家的伢子能被名牌大学录取,全仗着我们李家兄弟在B市那边花的心血。我得向这位兄弟鞠三个躬,烧三炷香。”二叔当着寨内寨外的亲朋好友,实实在在地给本家老李兄弟鞠了三个九十度的躬,点了三撮香火。

这事很快传遍了A县三村五乡。于是张三来托老李、李四又来向老李求情,他们都是为了一件事,就是请老李把自己的孩子由湖南的A县转到广西的B市去上学、去落户。于是乎,老死不相往来的A县和B市之间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亲热通道”,一个又一个湘伢子湘妹子通过李伯伯、张伯伯、王科长、赵局长什么的被安安全全、顺顺当当地换成了自治区公民。于是乎,一向在自治区连名都挂不上的B市的高试成绩如箭般直线飞升,一跃成为屈指可数的先进市。校长们荣光满面,市长们也得意洋洋。

“这事是好事,应该‘特事特办’。”市长对教育局和公安局、劳动人事局的头头们挥手道。

有上方宝剑在,一时间,涌进B市的外籍高中生、甚至初中生,从湖南、从四川、从湖北等省份纷纷而来,B市在这中间不仅获得了在高试录取率上的绝对优势,而且还在财政上获得了非常可观的收入――因为每办一个进市的户口,必须收缴几千至几万不等的“农转非”管理费。那些在湖南或者湖北等其它省份上不了大学的娃儿们,在这儿都轻轻松松地试上了大学,圆了他们和他们祖辈们的梦。

关于通过异地转户口从而试上大学的事,我在采访中发现,这还真是百姓为了孩子求学想出的绝招之一。其实异地转户口或者本地转户口,并非像湖南的A县转到广西的B市那么简单。中国现行的户口制度是一个非常严密而复杂的机制,想动一动可是牵动社会很多根神经的重大问题,可不是一般人一般地方都能顺顺当当地办得成的事。在南京,有位朋友告诉我一件事很有代表性,他说他的一个同事的老爹是省城一名职务不小的官,是当年解放西藏的老同志。这位老同志有个孙女前些年在南京上学,由于先天性智力差,成绩一直在班里“老末灵”,这可急坏了这位老同志的全家,孩子是全家的“千金”,眼下又都是独生子女,假如这女孩连大学都上不了,不说孩子将来好工作难找,说出去全家脸面上也过不去呀!儿子夫妇俩直让当老爷子的这位老同志想想辙:“认识的人多,看看上海北京有没有熟人,那儿高试的分数比我们江苏低一百分呢,怎么着也得让孩子上个大学嘛!”那些日子,老爷子一下班,他的耳边就是儿子儿媳的没完没了的催促。但北京和上海的户口一下两下不是那么好办,可时间不等人啊,转眼孙女上高三了,老师拿着几次摸底试试的排名成绩找到这位身居高位的老同志,说在我们江苏这样的高试大省,每年录取分数线那么高,以您老的孙女现在的成绩,想上大学肯定没戏。

通融通融也不行?

难,现在的高试判分和录取都实行了电脑联网,不是哪个人可以做得了手脚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