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
上海人还特别善于螺蛳壳里做文章,虽然房子窄小,却一样能装修的别有洞天,我曾去过一个上海朋友的家,在拐过几个弄堂快要晕头转向之时终于被朋友领到门前,说是门,但窄的只能一个人通过。10平米不到的小房子被分为1室1厅,厅里音响柜电视沙发书桌一应俱全,而卧室则被非常巧妙的半吊到了空中,朋友戏称为袖珍跃层,当然,一个活动竹梯是必不可少的。
305
上海人守时,懂得节约时间,这有殖民时代的生活节奏影响,也跟后来上海的钟表业发达有关―――别小看了这一条,我从前跟父亲抱怨说我时间不够,父亲常常都是这样回答我:时间不够用,再去买只表。这表就主要指的是上海牌。
306
钟表是很准确的东西,当然也古板,他们没什么表情,木讷而工于心计,按部就班地做着一切,所以幸好他们懂算计,算计着一切,也就不怕没什么根,有这么市民化的生活,一切就已足够了。当然,钟表还带来“显摆”,有点品味的一两样旧式家具,几个老祖传下的座钟或老式唱机,一遍一遍地擦得锃亮,供在最显眼的位置,把个上百年不到的年轻古董硬生生地显摆成金不换。这就叫懂生活。
307
关于时钟,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说的是上海航运业的一个工人,司职舵手,由于担心迟到,所以,一口气买了5个闹钟,置放在卧室里,这都不奇怪,奇怪的是他还一口气坚持了35年,我觉着这事真的只有上海人能做出来。
至于5口闹钟,现在都已被收入上海博物馆了,而在这35年当中,这些闹钟坏过没有,它的主人没有说。
308
在上海挤车,还不如说在大城市挤车的经历都差不多,有什么办法呢?不挤上不去,常常都是这样的,车还未到站,人群就贴着车身一分一寸地跟着,把着,脑袋使劲往门上靠,这是最里边的一层,或说是被推来搡去的人群眼中的就快得到实惠的一群,每个人都想成为这一群中的一个,都想搭上这一辆,都奋力向利益中心挤过去,于是,紧张、愤怒、责骂、木讷、懊恼,比较起来,当然宁要实惠,也不要这一堆情绪上身。
309
上海人老说“不得了啦”,其实屁事没有,也许是张三走路溅了几脚泥,也许是有人赶了一头骡子从巷道进来了,总之,都“不得了”,这其实是洋人时代的一个活的语言化石,只有犯了跟洋人有关的事,那才真不得了,至“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就有点吓傻了,这样,又过了几十年,才又恢复了“不得了”。
310
上海有一个知名的交响乐团,比起北京的同类乐团来,上海有足够的生存空间供它生长得很好,最近的新闻是把个音乐厅整体平移了一下,想想别处直播定向爆破,而它直播的却是连地气也一并搬移,这就足以给人一个信心,即使海平面再上升,把上海淹了,也还可以整体平移出一些东西,当然这也提醒上海,金茂之类的大楼也许就不要再修了。
311
上海到底有多大吸引力?最近的一个出租司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份独特而珍贵的参考样本:仅仅是因为听客人抱怨了几句在上海如厕难,这位司机就茶饭不思地只想着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随后,他花了两年时间绘出了几十公斤的上海厕所分布图,拿到测绘局一问,不标准,于是,他又推倒重来,并邀约上了别的出租司机,又耗时费神若干,终于完成。
这份上海厕所地图后来就刊印成了书,并在短短的几天中,就销售了数万册。
312
上海人还有一点是跟现代意义上的公民习惯靠得很近的地方,那就是不涉他人是非,不露自己隐私,使自己和他人都有一定的安全距离。这个习惯在学术上的养成余秋雨说得很明白:“在文化学术领域,深得上海心态的学者,大多是不愿意去与别人‘商榷’,或去迎战别人的‘商榷’的。”当然,他自己可能是个例外。
313
我来不及说更多的东西,但有一样必须要说,那就是上海的房地产,很热的产业,可是在它的广告上,经常能看到“配套一般”、“生活环境有待改善”等字样,我以为到处看谎话看多了,看上海人这种实话反而有些不习惯了,我想,这可能跟上海居住着一个提倡说真话的老人有关。
314
对了,最后还应该提一笔上海的小吃,上海的小吃之精妙决不逊色于其他城市,而且当年只有在上海你才能花半两粮票尝半块月饼,这可是全国都绝无仅有的,比起北京的大葱都要成大捆的卖不知要先进多少!
上海的小吃里我比较钟情小笼包,热腾腾端上来晶莹剔透小巧可爱的让你不忍下箸。当然灌汤包也不错,只是吃的时候要小心,我就曾被烫红了嘴唇。其他的还有滋米团、鲜肉月饼、水晶饺、枕头粽子、莲子羹等等,都可以在上海的老城隍庙吃到。不过我一直无法消受上海人什么东西里都爱放点糖的传统,第一次喝加了糖的青菜鸡蛋汤差点没有吐出来。
315
上海的本帮菜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好像比较清淡,小盘子小碗的没有什么特别对胃口的,而且也并不便宜。总之,若论吃和穿,上海人似乎更愿意把钱花在后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