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安本实:路遥文学中的关键词-交叉地带(4)

从“挑着破烂的行李”迈进县城高小的那一刻起,路遥就陷入了所谓“两个世界”的境地之中。中学毕业以后,他带着对社会闭塞状况的强烈感受在县城“彷徨”。笔者感到有趣的是路遥第三期的作品描写了贫困中的农村青年的矛盾心理,诸如他们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对农村的热爱和厌恶,对城市的向往和排斥等等。产生这些矛盾心理的社会背景是农村和城市在生活、文化、传统等方面的隔阂,以及使这些隔阂无法消除的农村户籍管理制度。路遥所说的“交叉地带”,实际上也就是在自己的生存方式、生活状况以及有关形成他思想意识等方面的“交叉地带”。

第三期中,路遥以“交叉地带”为关键词,首先描写了这一地带的一些现象,例如《风雪腊梅》、《姐姐》、《月下》等短篇小说中,描写了生活在“交叉地带”的农村青年带有悲剧色彩的、没有结果的爱情。然后又在《在困难的日子里——一九六一年纪事》塑造了一个“农民的儿子”马建强的形象。描写了马建强在县高中读书时饥饿贫困的生活、所遭受的屈辱以及自尊、自强的性格,从中折射出路遥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心态。在马建强这一形象的基础上,路遥从更为广阔的社会角度出发,又塑造了高加林这一新的生活在“交叉地带”的农村青年的形象。高加林企图摆脱农村的束缚,然而却受到了挫折。《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是高加林的延伸,或者说是高加林的另一种表现形态。路遥把孙少平放置在陕北农村十年间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时代背景中,描写了孙少平自己确立的人生道路。《平凡的世界》显示了路遥在创作上有了长足的发展。路遥在《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时说: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我对中国农村的状况和农民命运的关注尤为深切。不用说,这是一种带着强烈感情色彩的关注。”①路遥把“带着强烈感情色彩的关注”给予了陕北农村。特别是敏锐地感受到了时代所引起的矛盾冲突。他以时而冷静、时而冲动的笔调,描写了农村青年在时代矛盾冲突面前表现出来的希望的期待、欢快和抑郁、激情和冷静等等。作为现实主义作家,路遥始终关注着现实社会,并且以真挚的态度进行创作。他不能忘记自己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不能忘记亲自体验过的陕北农民的苦涩生活,不能忘记自己犹如浮萍般在“交叉地带”彷徨的生活感受。他情愿一直把自己“囚禁”在“交叉地带”这一创作领域。

刘静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