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品牌(1)

1989年退役后,面对国人的不理解,李宁没有像其他运动员那样选择做教练或是担任体委官员,而是离开体育界加盟广东健力宝集团,创立了“李宁”体育用品品牌,并以赞助1990年亚运会中国代表团为契机,开始了李宁公司的经营业务,从而开创了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经营的先河。

杨 澜:最初要成立李宁公司的时候,给你带来最大的那种激励是什么方面的?

李 宁:其实那个时候很重要的,如果不是1988年这样的环境,也许我现在就在……

杨 澜:在体委做一个局长什么的。

李 宁:也许是做官,做主教练,基本上就是这样的命运,但是因为一刹那,我自己一生气一拍屁股就走了,走了以后找一个自己愿意做的。恰恰那个时候李经纬邀请我去,我那时候特别崇拜李经纬,那时候中国这么多产品都叫人瞧不起,而李经纬做了这个产品。

杨 澜:健力宝。

李 宁:确实让人觉得很骄傲,很好,跟世界的水平很接近,所以我特别崇拜他,这样我就去了。为中国队比赛的时候我就没有穿过国产的这个品牌,基本上没有机会,而是外国品牌把我们给包了,所以那时候特别想做一个中国的品牌,就是因为这样做了李宁牌。其实想法也很简单,也很单纯,也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

杨 澜:但是,毕竟这之前并没有经商的任何的经验,完全没有,而且那个时候整个中国的商业环境也是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初级的阶段,市场也乱的,也没有( 这方面的市场 )。

李 宁:我们的运动队比较特殊,我们是举国体制,国家垄断,国家建立的机构培养你,所以任何东西国家都想好了,是吧?你该吃饭,几点钟睡觉,几点钟比赛,坐飞机、坐船谁帮你买票,病了谁帮你治,什么都安排好了。

杨 澜:对。

李 宁:我只是专心我自己的训练,反过来做这个企业,那一切都要你来想,你要去办证,都不知道怎么去办那个证。

杨 澜:消防证。

李 宁:那个时候消防证、税务证,不知道怎么办,还写什么项目书,都不知道怎么写。也不像西方有中介,那时候没有中介,现在可能好一点。那个时候在健力宝集团的那种环境下,也还有很多资源可用,也有很多人帮衬,我不行会有团队,这些有经验的同事,他们来承担做这个事情。

杨 澜:有没有觉得自己特别没能力特别笨的时候?

李 宁:基本上就好像没有表现过有能力的这样的机会。

杨 澜:没有有能力的机会。

李 宁:它不像体育比赛,在一个规则下,公开的规则下,提前告诉你时间、地点和组织、裁判。就一刹那,谁第一、谁第二、谁第三,一切就完了。做生意没这个东西,都是让你自己去做,都要去争取,都要人家最后花钱买了你的东西才完成这个交易。那个交易还不能够说我赚了这笔钱,就像我拿冠军,你一辈子都会来采访我,可你赚那笔钱谁知道?第二天都没人知道你。

杨 澜:而且第二天可能又被骗走了。

李 宁:对,所以做生意它不是那么简单,那时候一方面也是我觉得要推广起来,要区别于传统的销售模式,有这样的理念,所以要做专卖店。第二点也是没人买你的,没人要你的东西。

杨 澜:没有经销商来买你的东西。

李 宁:所以就是这样我开始做自己的销售体系,专卖系统,一直做到今天整个网络系统。

上个世纪90年代,正是中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全社会还未形成有效的职业经理人机制时,家族管理模式成为民营经济的最主要形式,而初期的李宁体育用品公司也不例外。但是随着企业的逐步成长,作为董事长的李宁已经注意到这种管理方式的弊端。

李 宁:因为慢慢你的亲戚,我的亲戚,他的亲戚,慢慢形成了我的队友,我的同学,我的朋友,我的老乡。

杨 澜:这就慢慢地形成了不同的帮派,是不是?

李 宁:这样的话,大家没有共同的价值观,没有一个认同的文化、环境,大家也没有一个远景,没有使命感,那你真正来讲实现那个所谓的宏伟目标,说要树立一个中国品牌,成为一个能够在未来就是,我那时想能够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一个体育用品公司,那不可能。

杨 澜:你怕得罪人吗?

李 宁:基本上我比较怕得罪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