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菩提――贾岛《剑客》(1)

悲喜菩提

――贾岛·《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在唐代诗人的行囊中,除了文房四宝用来安身立命,还有一种神器,始终温暖着诗人漂泊的灵魂。它汲取日月星辰之灵光,天地五行之精粹,锋芒具备,见血封喉。神器所到之处,无人能置之不理。而与随身携带的笔墨纸砚不同的是,这种神器和诗人们的接近,更多是在精神里抵达。神器的名字,是剑。

贾岛字浪仙。原本是个僧人。《唐才子传》说贾岛居京三十年,“连败文场,囊箧空甚,遂为浮屠。”出家为僧,对于贾岛来说,只是迫于生计,实属无奈。贾岛入僧后取法名无本。本无,是无根无蒂、虚空寂灭的意思。可是直到还俗,贾岛的那颗尘心,一日也没有舍弃过。姚合在《寄贾岛》中说他:“发狂吟如哭,愁来坐似禅。”这那里是一个淡定清为的僧侣所为!更像是晋朝名士,率真使性了。

《剑客》,正是写于诗人身在空门时。此乃贾岛生平第一快诗也。通篇诵读下来,没有丝毫落魄僧人的酸涩、颓然。倒是劈面而来的剑光豪气,让人脊背发凉。

“十年磨一剑,”这是贾岛以身比剑。从黄帝铸造轩辕剑,经龙泉、太阿、干将、莫邪、鱼肠、巨阙,剑已经不是单单用钢铁能锻造出的了。它是一种连接神话和天地的圣物。持剑者舞剑,要身与剑合,剑与神合。若能达到这样的化境,就可以天人合一,所向披靡了。这时匡正乾坤,也只是举手之劳。中国文人自识书断字以来的夙愿,将得以最完美的完成。

诗人以剑自比,是和其所在的时代分不开的。隋唐时期,佩剑是必须和身份相符的。《隋书·礼仪志》载:“一品,玉器剑,佩山玄玉。二品,金装剑,佩水苍玉。三品及开国子男,五等散(散)品名号侯虽四、五品,并银装剑,佩水苍玉……”而诗人这把霜刃宝剑,虽然锋利非常,吹发即断,可始终无人问津,更无人佩戴。

这个时候,贾岛的心,是依然在苦海沉浮的,不论是否人在空门。

为了能够金榜题名,贾岛的用功,又何止十年寒窗苦读?贾岛生性认真,作诗为文竟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至境。而且有着“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的勤奋。但是那个时候的科举,已经不再是以才取胜了。高官家的纨绔子弟靠势力、门路或钱财占满榜文,哪里有诗人插足之地?贾岛屡试不中,写诗感叹:“破却千家作一池,不载桃李种蔷薇。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当权者大怒,把他归到“举场十恶”,清逐出科举考场,终生不能及第。

读书导航